傳統域名是中心化的設備地址表。我們可以在瀏覽器輸入諸如 104.193.88.77 的 IP 地址訪問百度首頁,也可以敲下 baidu.com 訪問。在互聯網最早期,用戶直接使用 IP 地址來訪問遠程主機的;隨著主機數量增加,每臺計算機都是采用獨立的主機表記錄(Hosts,用于記錄網絡中主機與 IP 的映射關系);但隨著聯網機器指數級增加,主機表的更新和同步就成了很大的問題。于是,1983 年保羅〃莫卡派喬斯發明了域名解析服務和域名系統,在 1985 年 1 月 1 日,世界上第一個域名 nordu.net 才被注冊成功。負責域名解析的就是 DNS,互聯網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
DNS 通過“層級式”查詢,實現對域名的解析。通過訪問 DNS 服務器,查詢分布式數據庫,能夠讓主機的域名(例如 www.baidu.com)轉化為 IP 地址(104.193.88.77)。DNS 系統也是一個樹狀結構,不同級別的域名由不同的域名服務器來解析,整個過程是一個“層級式”的。一個域名必須首先經過根數據庫的解析后,才能轉到頂級域名服務器進行解析,這一點與生活中問路的情形有幾分相似。比如 # 的查詢中,根域名服務器給出負責.cn 查詢的頂級域名服務器地址,cn 頂級域名服務再給出 # 的地址。
生態的運行需要三個參與方:ICANN、域名管理機構、域名注冊商。從用戶的視角出發,用戶直接接觸的是域名注冊商,如萬網、GoDaddy、Cloudfare 等,從注冊商購買域名,由注冊商代理管理、協助解析,以及處理使用過程中的諸多事項。域名注冊商是負責域名商業化的公司組織,他們需要從域名管理機構批發域名并提供域名服務實現盈利。域名管理機構管理著頂級域名解析,如.com、.org、.cn 等,域名管理機構由 ICANN 認證和管理。而 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是一個非盈利組織,負責為互聯網提供基礎設施,管理著根域名服務器,以確保所有的地址都是唯一的,且用戶可以找到有效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