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關鍵零部件及工業IC國產替代機遇(159頁)

人口老齡化+用工成本激增,工業制造無人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人口老齡化,企業招工“難”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自2011年開始下降,15-64歲人口絕對數量也自2014年進入下降階段,2018年15-64歲人口較2013年峰值累計減少約1200萬人。這種人口轉變趨勢在勞動力市場上反映為勞動力短缺、企業招工難。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招工“貴”:2018年中國國內制造業(規模以上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5萬元,2013~2018年復合增長率為8.5%,制造業企業用工成本處于快速提升階段。勞動力成本上升直接影響了制造業企業的健康發展和利潤水平,自動化程度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人力成本日益增加,以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工的需求迫切。

制造業企業科技&投入持續加大。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再創新高,投入強度繼續提高:2020年我國R&D經費投入總量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延續了“十三五”以來兩位數以上增長態勢。由于R&D經費增速比現價GDP增速快7.2個百分點,R&D經費投入強度(與GDP之比)達到2.40%,比上年提高0.16個百分點,提升幅度創近11年來新高。中美貿易催化,我國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連續增長:2019年,全國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共計3350億元,同比增長9.8%,自2017年開始連續三年正增長。智能化、信息化在生產環境中的應用屬于企業的技術改造投資行為,對于盈利能力越強的企業,越有動力進行前沿技術的探索。

5G +智能制造產業生態逐漸形成。5G+智能制造鏈接工業全系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帶動工業全流程、全環節競爭力的整體提升,實現工業數字化轉型到全面互聯化階段,再到自主智能階段的不斷跨越的解決方案。?2021年工信部公布了“5G﹢工業互聯網”第一批十個創新發展的通用型典型場景:協同研發設計、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產制造、現場輔助裝配、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廠區智能物流、無人智能巡檢、生產智能監測。據工信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1500個,覆蓋22個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形成了眾多成熟模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