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期的國家安全戰略和對所謂“外部威脅”的認知,是影響美國無人機系統研發與應用方向的根本動因,當前軍用無人機正在成為實現國家安全戰略與軍事戰略的重要工具。美國國防部在 20 世紀末 21 世紀初開始推動“防務轉型”,基本思路是將工業時代依賴武器平臺的軍隊建設思路,轉變為強調靈活反應、系統之間高度集成、具有高精度打擊能力的信息化時代的軍隊建設思路。
“9·11”事件后,打擊恐怖主義成為小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核心。小布什政府在發布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明確指出,“美國面臨的致命性挑戰來自‘流氓國家’和恐怖主義”。 隨后,展開了長達 12 年的全球反恐戰爭。2001 年,美國在中東反恐戰場的首次實戰部署無人機,此階段開始在實戰層面對無人機戰法和戰術進行探索,軍用無人機在中東反恐戰場表現出色。此后,隨著美國在中東地區開展反恐戰爭,無人機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情報、偵察、監視、定點清除等任務中。美軍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也門、利比亞、索馬里的軍事行動中都使用了無人機。
美國國防部 2010 年發布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將關島作為“區域安全活動的中心”。同年,關島迎來西太平洋地區的首批 RQ- 4“全球鷹”無人機。此后,美國一方面積極在位于“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前沿軍事基地部署無人機,以輪換部署、港口訪問等形式增加無人機在亞太地區的存在; 另一方面,美國通過向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亞太地區盟友出口無人機,提高與盟友的裝備通用性,為情報數據共享、聯演聯訓、協同行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