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此前報告中明確指出:這一輪軍工大行情背后有深層次的產業邏輯,即預計“十四五”武器裝備將進行放量建設,或者說是“備戰能力建設”。正如習主席所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堅持底線思維,全面加強練兵備戰,這是最大的產業邏輯。未來“十四五”裝備采購重點方向是重要的軍工投資方向,我們覺得可以從“消耗型裝備”和“未來作戰裝備”兩個維度進行篩選。“消耗型裝備”選擇邏輯是實戰化訓練強度加大以及作戰戰備導致武器裝備的需求增加;“未來作戰裝備”則是順應新軍事變革下對武器裝備賽道的選擇。
美國無人裝備發展已有百年歷史,當前各軍種無人裝備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美國軍用無人機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至 20 世紀初期,發展早期由于受到動力、控制、導航和通信等相關技術的制約,以及對無人機應用前景缺乏全面的認知,無人機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應用極其有限。在 20 世紀后期,隨著在幾次高技術局部戰爭中對其創造性的應用,無人機逐步從有人駕駛飛機的衍生品發展為重要的國防航空裝備。美國作為航空工業基礎和技術實力最為雄厚的國家,其無人機的研發、應用、裝備始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在軍用領域,無人裝備在戰爭中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消耗屬性強,需求空間大。無人裝備作為“消耗”品,具有“易耗”屬性。由于無人裝備損毀不會帶來人員傷亡,且直接損失相較于有人作戰平臺要小很多;此外,現代戰爭導彈、雷達等攻擊性武器及作戰輔助裝備的性能越來越先進,大大增大了裝備被擊毀的風險。以無人機為例,作為“作戰工具”是一種典型的消耗品,近年來,在戰場上無人機被擊落或損毀的報道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