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膜具有以下分離機制:1)過篩分離機制:膜的孔徑比物理過篩小得多,微濾膜和超濾膜的分離過程是由過篩機制起主導作用,分離膜和被分離物質的親水性、相容性、電負性等性質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2)溶解擴散機制:膜材料對待分離物質有一定溶解能力,在外力驅動下,該物質在膜材料內先溶解、后擴散(從膜的一側擴散到另一側)、再分離。3)選擇性吸附機制:當膜材料對混合物中的部分物質有選擇性吸附時,吸附性高的成分將在表面富集,該成分通過膜的幾率將加大。相反,不容易被吸附的成分將不易透過該分離膜。對膜分離起作用的吸附作用主要包括范德華力吸附和靜電吸附。在反滲透膜用于水的純化和脫鹽過程中選擇性吸附起重要作用。
我國反滲透膜市場目前還處于被海外品牌大部分占據的環境下。目前,中國市場反滲透膜產品的銷售總額約為全球銷售額的 30%-35%,市場規模躍居世界首位。但國外反滲透膜產品仍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美國陶氏化學、日東電工、日本東麗、蘇伊士(原 GE)占據的市場份額相對較高。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反滲透膜市場份額 30%來自于美國陶氏集團、26%來自美國海德能公司,KOCH/GE/東麗分布占據我國反滲透膜市場的 9%/8%/7%。綜上所述,海外品牌在我國膜行業處于壟斷性優勢狀態下。國內反滲透膜生產廠家正迎頭趕上,產品性能與穩定性與國外頭部企業的差距正逐漸縮小。市場環境刺激本土膜產品生產公司快速發展,國產替代成為分離膜行業首要的努力目標。
近年來,我國對膜行業日益重視,各大政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膜產品及污水處理的產業支持政策,持續引導并進一步提升膜產品重點品種的研發和生產。其中,2015年 5 月,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 2025》,提出要把脫鹽率大于 99.8%的海水淡化反滲透膜產品,低成本的、裝填密度超過 300 萬平方每立方米陶瓷膜產品、應用于膜氯堿工業的離子交換膜及突破全膜法氯堿生產新技術和成套裝置的滲透通量提高 20%;膜面積達到 10 萬平方米的滲透汽化膜產品作為關鍵材料的發展重點。2019 年 11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指出,將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作為新材料產業發展的三個重點方向。其中高性能分離膜材料被列入關鍵性戰略材料。同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將功能性膜材料、陶瓷膜、藥物生產過程中的膜分離等技術開發與應用、納濾膜和反滲透膜純水裝備等列入鼓勵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