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析“并購之王”丹納赫的成功之路(38頁)

丹納赫是全球最成功的實業型并購整合公司,也是“賦能式”并購之王。從 1986 年上市至今,丹納赫累計收購 600 多家實業,從一家不起眼的信托公司發展成為世界百強的綜合性制造業集團。通過兼并、收購,丹納赫的營業收入從 1988 年的 7 億美金增長至 2018 年的198 億美金,增加了 27 倍多,被業界稱為“并購之王”。丹納赫公司的并購后的精益管理能力在西方企業中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日本的豐田汽車,并發展出獨特的 DBS 并購管理體系。截至 2019年 4 月 25 日,公司總市值已高達 926 億美金,在過去的 30 年中,丹納赫的股價表現超過標準普爾指數將近 2000%。我們方正化工將解析丹納赫并購之路的成功經驗,分析 DBS 在并購管理和生產管理中的運用,以及挖掘國內相似的優質標的。

四大業務平臺孵化眾多知名工業品牌。丹納赫公司成立于 1984 年,經歷 35 年發展壯大,現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工業及醫療設備制造商,在全球擁有 37,000 名員工。公司的科技創新產品及其服務在生命科學、醫療診斷、環保等領域享有極高知名度和市場地位。2016 年公司將儀表業務剝離拆分成新公司 Fortive,并將 2015 年收購的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分離產品研發公司 Pall 注入上市公司,重組形成如今的四大業務平臺,即生命科學,診斷,牙科,環境及應用解決方案。

1980-2000 年:大規模財務為導向并購。丹納赫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 1980-2000 年,這一階段公司以大規模財務為導向并購,初期不考慮業務補強或者相關性。在第一階段后期開始形成相關性業務收購的模式,同時剝離不相關的地產、金融業務;第二階段從 2001-2008 年,這一階段公司明確發展補強或者鄰近業務,同時開始從行業角度篩選具有高增長特點的行業,以及此行業中的龍頭公司或利基公司。同時,這一階段公司開始發展生命科學、診斷和環保領域收購,在業務平臺建設上為下一個十年發展打下基礎;第三階段從 2009 年至今,公司形成了系統的 DBS方法論,在篩選收購標的時也更注重公司在市場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高市占率。這一時期公司做了三筆資金巨大的收購,為公司后續增長鋪平道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