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膠囊內鏡全景-技術進步+政策驅動(19頁)

膠囊內鏡:解決傳統胃腸鏡檢查痛點。腸胃鏡檢查對應的內窺鏡行業在我國開展的時間較晚,但普及速度非常快,醫用內窺鏡市場規模增長迅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2017 年我國醫用內窺鏡市場規模達到156 億元,2006-2011 年 CAGR 為 25.7%,預計 2019 年市場規模達到 246 億元。

技術不斷進步:從無動力膠囊腸鏡到磁控膠囊胃鏡。膠囊內鏡最早由以色列科學家于 2000 年研發,膠囊內鏡可以對全小腸進行拍照觀察(胃鏡和腸鏡只能看到胃部和大腸,無法看到中間小腸這一段),彌補了胃鏡和腸鏡看不到的地方,大大提高了消化道疾病診斷檢出率。經過近 20 年的發展,傳統的膠囊內鏡已成為小腸疾病的一線診斷方式。隨著膠囊內鏡的不斷發展,其適應部位已由小腸擴展到食管、結腸和胃部。傳統的膠囊腸鏡主要依賴自身重力和消化道的蠕動,在消化道內隨機進行圖像拍攝,是一種被動式檢查方式,無法實現對膠囊內鏡的主動控制,因此并不適用于容積更大、收縮舒張能力更強、結構更不規則的胃部檢查。

政策驅動:胃腸癌早篩需求大,膠囊內鏡逐步納入醫保。政策驅動:“健康中國 2030”提出,要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總體癌癥 5 年生存率提高 15%,同時《2019 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加強重大疾病防治,要實施癌癥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的痛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