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全球主要銅企樣本庫,詳查全球91條銅礦產線,力求展現最為詳盡的銅行業供給總貌。本文選取了10 家國際銅業巨頭及6 家國內銅企作為樣本,通過分析2009~2017 年來樣本公司的銅礦儲量、產量、品位、資本開支、投資現金流、毛利率等關鍵指標的變化,回顧和總結了銅周期的變化特征。
2017-2020 年全球銅精礦供給增速系統性下行。根據我們對銅礦新增項目的梳理,2017-2020 年全球共有約230 萬噸新增產量釋放,約占16 年產量的11%,結合相對謹慎的擾動率假設,我們預計2017-2020 年銅礦復合增速為3.4%,相較12-16 年高達4.8%的增速下降明顯。這一情況從銅企的CAPEX 的變化中也可得到部分驗證,主流銅企CAPEX 自2013年趨頂回落,銅礦新增產能洪峰在14-16 年間已釋放充分,未來銅精礦供給增速有望系統性下行。
2017-2020 年全球新增精煉銅供給有限。2018 年銅礦加工費較2017 年再度下降顯示礦相較冶煉仍偏緊,冶煉端供給拐點或晚于銅礦端,精礦產量釋放多寡制約原生銅冶煉產量增幅。同時考慮到銅品位下行帶來對回收率的考驗,原生銅冶煉產量增速甚至有可能稍低于礦端增速。再生銅方面,變數主要來自中國廢銅進口禁令的沖擊,據安泰科估計,禁止廢七類將影響國內約30 萬噸再生銅供應,但考慮到海外廢銅回收體系較為成熟,30 萬噸進口量可部分由海外再生銅企業消化,對全球中長期供給影響偏小。綜合來看,我們預計全球2017-2020 年精煉銅產量分別為2347 萬噸、2427 萬噸、2478 萬噸和2549 萬噸,2017-2020年復合增速約為2.79%。
預計2017-2020 年全球精煉銅需求穩中有增,供需趨緊延續,銅價有望步入長牛。一是海外經濟復蘇強勁,疊加原油價格攀升,帶來全球再通脹預期升溫,“銅博士”因自身對宏觀經濟的敏感性,實現優于其他基本金屬的表現概率較大。二是從供需格局來看,我們綜合了ICSG、WBMS 以及SMM 等數據構建了較為詳盡的供需平衡表,我們預計2017-2020年全球精煉銅需求穩中有增,復合增速約為3.04%,2017-2020 年全球銅供需平衡分別為-42、-21、-44、-64 萬噸,2017 年已經出現短缺,2018 年短缺略有縮窄,2019、2020 年短缺又再度擴大。整體上我們認為2017-2020 年銅供需偏緊的局面仍將持續,銅價有望步入長牛。
銅:極具魅力的基本金屬。銅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古老金屬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類就開始使用銅。銅原子量63.54,密度8.92,熔點1083℃,沸點2567℃。純銅呈淺玫瑰色或淡紅色,表面形成氧化銅膜后,外觀呈紫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