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從硬件為王到“內外兼修”。2000年愛立信推出的第一款智能手機開啟了手機的新紀元,從全球范圍內來看,智能手機在經歷了前期的積淀后,自2010年開始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出貨量由2010年的3.05億部躍升至2015年的14.37億部,期間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36.35%,2016年增速首度回落開始趨于平緩,但年出貨量依舊呈現出正增長。在全球智能手機行業高景氣度之下,我國智能手機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顯示,近兩年來我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要高出全球平均水平7-12個百分點。我國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迅速提升,據Wind數據顯示,2012年初我國智能手機的市占率僅為40%多,而到2015年底我國手機市場上智能手機的占比超過9成,此后部分月份該數值甚至一度超過95%。
蘋果引領金屬機風潮,低端機型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作為智能手機行業的風向標,蘋果的每次創新都會引領業界廠商的競相模仿。從蘋果近幾年的幾代經典產品來看,iPhone4采用金屬中框與玻璃背板,而iPhone5大量使用金屬,僅在上下兩端仍保留了極少量的陶瓷玻璃,也就此引起金屬使用熱潮,而此后的iPhone6/7則采用了全金屬機身,蘋果手機的金屬用量越來越多。在蘋果的引導下,金屬機殼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國內手機殼金屬滲透率自2014年,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產手機品牌紛紛引入金屬外殼設計后實現了快速增,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統計數據顯示,從產品出貨量角度來看,我國手機殼市場的整體金屬滲透率已經由2012年的10%提升至2016年的38%,但是相較于金屬滲透率高達90%的蘋果iPhone系列,國產手機殼的金屬滲透率仍然偏低。這主要是因為約2-3億部屬于二三線品牌的國產手機(約占2016年國產手機的1/3-1/2)的金屬滲透率還比較低。
不銹鋼中框帶動設備需求增加。典型的手機金屬外殼成型方案通常有“鋁擠+CNC加工”、“壓鑄+CNC加工”和“沖壓+CNC加工”三大種,目前“鋁擠+CNC加工”是主要工藝路線。 具體來看,“鋁擠+CNC加工”方案通過15道加工工序將柱型鋁材最終加工形成手機外殼,其優點是加工精致、結構牢固、整體性能佳,但其加工耗時相比于其他兩種方案要更長一些,整個流程下來,超過5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