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真正的投資者,能夠抗拒投機的基因

追石頭的狗

小時候去外公家,迎接我的總是那幾條狗。每次總喜歡做這樣的惡作劇:往遠處的草叢里丟一塊石頭,幾只小狗就會瘋一樣的跑過去,在草叢里翻騰一陣,然后悄悄地回來。

無從知道小狗作何感想:也許小狗想找的是骨頭,發現只是石頭便悻悻而歸;也許小狗也樂此不疲,游戲而已嘛,沒準能撿到骨頭呢。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覺得這事一點都不好笑。我越來越覺得,我們的行為很多時候就像那些狗:每天睡前的最后一件事和早晨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翻騰微博和朋友圈,孜孜不倦地期待能從中翻到點“骨頭”;很多朋友可以通宵達旦地玩德州撲克,只因希望下一把牌能贏得“骨頭”;就連我那六歲的兒子也癡迷ipad游戲,不停地嘗試沖過一個又一個的關口。

我對兒子癡迷游戲很是不滿,但又發現一個苦澀的事實,作為交易員我每天的工作和我兒子的游戲差不多:不停應對一個又一個的場景,試圖切掉水果,躲開炸彈。頭天央媽降息了,第二天股市崩盤了,然后國家隊救市了,然后美國又加息了,然后石油又反彈了……應對,應對,再應對……

投機的基因

最后我終于承認了這樣的事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條狗。無論是螞蟻,還是狗,還是大象,還是人類,都面臨無時不刻變幻莫測的世界,無時不刻需要妥善迅速地應對。

數億年長期進化的結果是無論螞蟻,小狗,還是大象,人類,都擁有同樣的基因:相對于深刻見解和長遠規劃,我們更擅長并且喜歡即時應對,我們擅長并且喜歡見機行事。而見機行事,正是投機的本意。

動物的投機基因不僅是一個或者兩個基因,而是一整套的感知—情緒系統(在丹尼爾.卡尼曼那里稱為系統1)。特別是高等動物,通過進化獲得了高度發達的感知能力,能夠在缺少精確計算和理性推斷的情況下,高效地做出判斷和決策。這個系統配套了強烈的反饋機制,讓我們可以“油然而生”貪婪、恐懼等等強烈的情緒,加速我們的決策和行動。

這個反饋機制的重要特點是對即時滿足的強烈獎勵。我們的基因決定了我們對即時滿足的強烈偏好,而這也是我們喜歡微信、德州撲克和電子游戲的原因:在微信里我們能得到迅速的互動和點贊,在德州撲克里我們不需要太多耐心就可以分出勝負并期待下一次挑戰,在電子游戲里每一次嘗試都可以即時地得到結果。我們沉溺于眼前的勝利。

對于比個體更為復雜的系統,機構也帶著投機的基因,也強烈地偏好即時滿足。現實中,沒有多少機構可以不關心YOY的表現。有些機構甚至關心每個月、每周的對比。

市場是一個更加復雜的系統。據說有人把市場比喻為一條狗,不停地圍繞主人來回奔波。我想補充的是,很可能小狗是去追逐各種各樣的石頭。

理性系統

系統1高效有力,最大概率保證了動物的生存,幾億年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系統1的缺點在于并不精確。最終人類異軍突起,靠的是更加發達的理性系統(在丹尼爾.卡尼曼那里稱為系統2)。

尤其是近幾百年來,理性革命飛速發展,在人類征服自然的過程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些大家都非常了解,我不再贅述。問題在于,更加精確的系統2并沒有完全取代系統1,而是相互配合、相互沖突。很多情況下,古老的系統1仍然發揮重要作用,我想有幾個原因:

一是相對于幾億年進化而成的系統1,系統2 的發展是非常晚近的,更不用說我們知道地球是圓的才幾百年。人類的歷史大概只有不到7500代,進化上沒有充足的時間改變基因。我們仍然攜帶著投機的基因,和小狗一樣的基因。

二是系統1更加適應變幻莫測的環境。人類只是看起來征服了自然。我們對眾多復雜系統還無能為力。尤其是,我們要面對異常變幻莫測的人類社會。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理性系統也常常如入泥沼。

投機和投資

我不想長篇大論投資和投機的區別。簡單地說,投機就是隨機應變,見機行事。投機是一種本能,由基因決定。Livemore說得更有詩意,所以最好還是引用他的說法:“從搖籃到墳墓,生命本身就是一場賭博,因為我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我能承受自己碰到的事情,不覺得困擾。”

投機是稀松平常之事,并不帶有貶義,生活中我們幾乎每天都在投機。不過有一個悲傷殘酷的事實:投機者沉溺于眼前的勝利,原因僅在于實際上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將來的茍且。

那么什么是投資? 一般地把投資和投機作為一個對立的概念,實際上把他們對等化了。我更傾向于把投資行為看做是投機行為的一種,是特殊的那一類。簡單地說: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投機,才叫做投資。

我們見過各種各樣關于投資的定義。格雷厄姆定義投資是指經過詳盡分析后,本金安全且有滿意回報的操作。十年前我看到這樣的定義時,曾經不屑一顧,認為不管是“詳盡分析”還是“滿意回報”,都非常的主觀,沒有意義。但是我越來越認可只有格雷厄姆的話中隱含了投資的精髓。我愿意略做修改:投資是指依靠理性的分析,能夠以較大的勝算取得合理回報的操作。

當然投資和投機并非涇渭分明,仍然存在程度的區別。事實上優秀的投機者能夠跳出投機思維的圈圈并且利用投機思維去賺其它投機者的錢,也會有不錯的勝算。

這些人肯定都特別認可這句話:投資是反人性的游戲。不管他們是投資還是投機,至少他們像真正的投資者那樣,能夠抗拒投機的基因。再說一次,不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操作不叫投資。這里引用一位網友的說法,“投機是低概率或無能力預測的別稱,和褒貶無關,和道德無關。”

投資依靠極致的理性

有人在問查理.芒格關于成功投資的秘訣時,他只說了兩個字:理性。成功的投資都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而把握自己的命運的唯一方法是依靠理性,極致的理性。

上面說到理性突飛猛進,人類仍然不能夠完全把握自己的命運。但有一點是值得欣慰的(或者是令人悲傷的):有一小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更能夠把握自己的命運。

打個粗俗的比方,螞蟻出門可能會被一坨大象的便便埋了,但相反的擔心則是多余的。拜高度的文明所賜,極小部分人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

這才說到重點。企業是由很多人組成的復雜的組織,比一般的個體強大得多。但大部分的企業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大部分的企業隨波逐流,忙于應對變幻莫測的環境。

套用布魯斯.格林沃德的說法,路邊的煎餅攤不需要考慮公司戰略,專心考慮好運營就可以。比如把煎餅做好,或者找個煎餅西施什么的。購買這樣公司的股份不可能是投資。

有極小部分的企業強大到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投資標的的選擇(section)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購買能夠很大程度上把握自己命運的企業的股份。

這里有幾個層次:最優秀的公司能夠對一個可持續的行業擁有控制力,能夠主宰一個行業的發展。典型的例子是intel和microsoft,在各自的領域始終都有競爭對手,但競爭對手始終都不可能形成實質性的挑戰。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擁有統治性的市場份額。稍差一些的公司比如茅臺,只是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具有很強的壁壘,也就是所謂的“護城河”,能夠在動蕩的環境中守護自己的利益甚至蠶食對手的地盤。

再差一些的公司擁有一定的份額但競爭格局不佳,只能被動應對環境變化并獲得平庸的收益,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如工商銀行或者寶鋼股份。當然也有一些公司本來有機會把握自己的命運,但由于錯誤的策略把大好局面拱手讓人。另外,我不否定成長投資的存在。

我認為,只有投資那些將來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公司,才叫做成長投資。

當然,再好的標的,也只能以能夠把握自己命運的價格去投資。這就涉及timing的問題,以后有機會再敘。

來源:阿爾法工場?作者:丁家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