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時代發展引領海外買手業態萌生。20 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一貫追求個性、自由環境和氛圍為買手店的發展提供了適宜土壤,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買手店,并在歐美、日本、香港等地蓬勃發展。在此期間,產生了如老佛爺、10 Corso Como、BROWNS、BEAMS、Joyce 等眾多著名買手店品牌。
我國消費人群逐漸成熟,本土設計師品牌及買手團隊漸成規模,多重因素推動買手店發展。連卡佛、I.T、Joyce 等買手店十余年前曾先后試水中國內地,但因市場不成熟,經營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我國消費人群逐漸成熟,消費者更加追求能夠彰顯自身意趣、性格、品味的差異化、個性化商品,對設計師品牌的接受程度提升,且本土設計師品牌漸成規模,買手人才的培養也已形成體系,國內環境改善為買手店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2010 年以來國內買手店迅速崛起,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北、華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且對品牌有一定認知度的一二線城市,目前大陸市場本土/港資背景占多數,歐洲買手店則多采用合作方式進入。
定位、品鑒力、選址及陳列是買手店成敗的關鍵,O2O 全渠道、體驗式消費、個性化增值服務或將成為買手店未來的發展趨勢。定位是買手店成敗的關鍵,商品采購、店鋪選址、店面設計也至關重要,而資金和人才則是影響買手店發展的根本因素。集團式買手店與獨立買手店并存,發展全渠道模式,通過體驗式消費、個性化增值服務吸引客戶或成為未來買手店的發展趨勢。
以買手采購為主要產品開發源的買手制運營模式能夠有效縮短前導期,提升服裝動銷比例,減少惡性庫存。買手型企業以買手采購為主要產品開發源,買手采買到好的樣版后將信息發送給設計師,并附上款式設計的要求,設計師根據買手的具體要求,結合企業慣有的產品風格進行相應的改動,完成產品開發工作。買手制運營模式能夠有效縮短前導期,提升服裝動銷比例,減少惡性庫存,加快資金流動,但買手的培養需要企業投入一定的時間和成本,且小批量多批次的下單模式需要柔性供應鏈支持。ZARA 和韓都衣舍是買手制運營的典型企業。
打破傳統業態運營思維,上市公司進行買手業態新嘗試。面對傳統百貨及街邊店銷售欠佳的近況,摩登大道、星期六、柏堡龍及夢潔等公司正在積極進行買手制新業態的摸索。我們認為盡管目前傳統企業涉足買手業態尚處于試水期,對業績貢獻需要時間,但迎合個性化消費趨勢的布局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