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大數據市場爆發的核心要件已經具備。基于對影響產業發展的核心因素的分析,立足當前時點,我們判斷國內大數據產業已經具備規模爆發的可能性:在線數據爆發式增長,數據源可獲得性、流動性明顯改善;云計算、分布式架構等技術推動大數據相關基礎技術設施趨于完善;大數據分析應用領域明星案例不斷增多,市場對于大數據價值認可度持續提升;國家宏觀政策、資本市場熱情為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全球大數據市場發展路徑為國內市場提供良好的參考。據Wikibon數據,全球大數據市場規模在2015年突破400億美元,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同時全球市場發展具有如下典型特征:(1)形成多層次、融合的大數據來源,包括企業內數據、商業數據以及獨立第三方機構數據源。(2)基礎軟件模塊整體空間有限,市場收入主體主要由數據分析服務和基礎硬件模塊構成,開源工具引入使得軟件模塊整體空間非常有限。(3)技術、行業認知驅動新興數據分析企業崛起,以palantir、splunk為代表的企業依托突出的技術,以及對特定行業的深刻認知,迅速打破傳統IT企業的壁壘,并在特定細分行業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國內大數據產業整體正處于快速發展的初期階段。數據分析服務在整體產業收入的占比代表著大數據市場發展成熟度,當前數據分析服務在國內大數據產業中的占比仍保持較低水平(24%),和全球市場以數據分析服務為主(近50%)存在明顯差異,國內市場發展整體滯后于全球市場。據易觀數據,2015年國內大數據市場規模已經突破100億元,同期全球市場突破400億美元,我們估算中短期國內大數據市場的合理規模應在500億元左右,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國內大數據市場發展路徑較全球市場基本一致,特定環節具有明顯本土特色。我們判斷國內大數據產業發展將和全球市場基本一致,產業的受益順序為基礎設施率先起步,并帶來數據分析、數據源、數據安全環節的繁榮。具體產業環節部分,現有的數據交易平臺需解決數據定價問題,大數據產業崛起將給國內基礎軟硬件企業帶來實質性利好,同時數據分析應用將率先從金融、電信、政府、醫療、能源等行業起步,并逐步向其他行業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