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顧美、加通航歷史,政策支持是行業發展催化劑
縱觀美國、加拿大等通航成熟國家通航發展歷程,諸如鼓勵飛行員培訓、低空空域開放、支持機場建設等扶持政策對通航產業的早期快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2. 我國近年通航相關政策頻出,今年深化改革元年多項政策值得期待
2010 年出臺《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首次確定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總體目標、階段步驟和主要任務,具有里程碑意義。過去五年作為改革意見中的推廣階段,我國出臺多項與機場建設、駕照培訓和飛行審批相關政策,低空空域全面放開的《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規定》政策也頒布意見稿,但要真正實現自由飛行,還仍需更多細則文件支持。今年是低空空域深化改革的元年,更多涉及通用航空產業鏈的細則文件有望正式出臺,將致力于解決通用航空“怎么飛、如何飛、安全飛”等關鍵問題。
3. 政策推動將使通用航空多領域打開成長空間,萬億市場將開掘
通航發展,“機”建先行,低空開放后,通用機場數量嚴重不足將成為行業發展最主要短板。通過深入分析美國通用機場分布規律,初步估算我國通用機場需求量約1900 余座,市場空間超3000 億;通航發展,將帶來大量飛行器需求和擴容維修市場。通過剖析美國通航飛行器銷售情況,其公務機占據約9 成市場,同時根據中美GDP 規模,初步估算我國通航飛機每年硬件市場超200億,且每年將擴容維修市場20~30 億。我國通航飛行員嚴重不足,對比美國每年超過12 萬飛行學員,若我國每年培訓人數達其一半,僅每年培訓市場就達180億,蘊含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