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視頻直播產業演進史(112頁)

文字—圖片—視頻—VR/AR,移動直播正在成為新世代的互聯網社交平臺和超級入口。過去二十年,中國互聯網經歷了一波又一波大的發展浪潮。從文字、圖片到視頻,每一代的內容形態都誕生了一批相應的平臺級獨角獸互聯網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內容可視性越來越強,表現形式越來越豐富,互動性、實時性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隨著視頻門檻的多維度降低,移動直播迎來爆發,正在成為新世代的互聯網社交平臺和超級入口。

文字:大眾領域,從1.0 版本(門戶)到2.0 版本(論壇社區)到3.0 版本(微博/微信),不斷迭代、演進;垂直領域,文學、美食、體育、旅游等各種主題都經歷了從1.0 到2.0 到3.0 的互聯網平臺演進歷程。

圖片:當網絡帶寬上到一個新的臺階,貓撲、天涯等爭相出現,糅雜圖片、文字和表情,引領第二代的網絡潮流;QQ 空間、貼吧隨后出現,徹底改變了個人展示和群體交流的方式,而互聯網廣告變現方式得以進一步穩固;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以in/nice 為代表的新一代圖片社交APP 出現,進一步增強了社交屬性。

視頻:從長視頻到短視頻,內容生產門檻逐步降低;從錄播到直播,實時、互動帶來全新體驗;從PC 到移動,便捷性進一步提升。視頻從產生到發展至今,一直存在四大門檻:(1)采集,即內容的制作問題;(2)上傳,即內容傳輸的問題;(3)存儲;(4)分享,內容的傳播性和互動性問題。整個視頻的發展歷程正是鑒證這四大門檻如何一步步降低的過程。長視頻:UGC 模式下引發全民參與熱潮,PGC 帶來內容升級,對傳統電視臺帶來極大沖擊;彈幕模式下互動性得以加強,A 站、B 站等新型視頻網站崛起。而隨著用戶對更豐富形態和內容的需求和互聯網基礎條件升級,視頻網站應運而生,2005-2006 年土豆、56、PPTV、優酷等第一批視頻網站相繼上線,為用戶帶來新型的內容和視頻內容觀看體驗,UGC 的“播客”模式再次引發全民參與的熱潮,逐漸對傳統電視臺系統造成沖擊,也引來各大巨頭爭相布局,歷經5、6 年的廝殺才形成較為穩定的格局。到如今,視頻網站的新一輪競爭正在進行,同時A 站、B 站等新型的彈幕視頻網站崛起也給行業帶來了新的血液和機會。短視頻:制作門檻進一步降低,帶動新一代的人人參與熱潮。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美拍、秒拍、小咖秀等短視頻APP 的出現,進一步降低了視頻制作門檻,視頻短到只有幾十秒,帶動了新一代的人人參與熱潮。 PC直播:實時、互動的視頻模式帶來全新的用戶體驗,“打賞”的盈利模式得以發揚光大。 其間,為避開巨頭的亂戰,YY、9158等公司另辟蹊徑,孵化出直播的互動視頻模式,為用戶提供了區別于以往錄播的實時直播內容,實時觀看、深度互動的體驗給用戶開啟了一個新的大門。同時,正因為用戶可以用虛擬物品表明喜惡,“打賞”的盈利模式得以建立并發揚光大,成為繼“游戲、廣告、電商”以外的第四種互聯網盈利方式。

15 11 12 13 1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