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掃描技術最早出現于20 世紀60 年代,90 年代以來獲得快速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拓寬。3D 掃描分為接觸式、非接觸測量方法。其中,非接觸式3D 掃描是指不用接觸物體而偵測及分析物體形狀、外觀等數據,并完成物體3D 模型建造的工作。非接觸式3D 掃描儀結合光技術、相位測量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等多項技術,對物體多個角度進行掃描,獲取被掃描物體包含X、Y、Z 三維坐標軸信息,甚至R、G、B 顏色信息的點云數據或多邊形網格,并進行自動拼接擬合成曲面,還原物體三維模型。3D 掃描使用光學傳感器件收集二維圖像,并利用三維重構算進行分析計算,重構三維物體的空間坐標信息。不同的3D 掃描技術掃描距離及范圍、精度、噪音、數據獲取速度、成本、對環境的要求等各不相同,各有其優勢和劣勢。
美國M&M 研究機構2013 年發表的報告測算全球3D 掃描市場規模約20.6 億美元,預計18 年將達到40.8 億美元。相比歐美等發達國家,亞洲的3D 掃描應用仍然較少,13 年市場規模僅為5.39 億美元。目前我國的3D 掃描技術應用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但由于3D 掃描相較傳統的測量、展示技術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呈現效果更好,在人臉識別、醫療美容、工業檢測與儀器制造、文物保護、電商等領域都有望實現對傳統工藝及技術的顛覆。
工業應用是3D 掃描技術應用最早、最成熟、產業化程度最高的領域,主要應用包括逆向工程與維修檢測。易尚展示的掃描技術精度高達40 微米,已經可以快速實現工業級別的應用。
民用市場蘊藏巨大爆發潛力:縱觀科技發展歷史,科技進步與消費需求的同步發展是推進消費產品、行為升級的核心動因。計算機、智能手機、相機等領域產品的快速迭代證明了消費者對于更方便、更智能、更時尚的新產品的需求,這使得新技術可以很快打入市場并被消費者所接受。相較于傳統的2D 展示體系,3D 是更接近人體對自然界認知形態的展示技術,并具有信息量更大、真實性更高等優勢。人們對3D 電影、虛擬顯示頭盔、3D 游戲、全息影像技術的熱捧已經證明了消費者對3D 視覺體驗的追求。
成本不斷降低、操作化繁為簡使3D 掃描儀不再是“高洋上”及“專家專用”的代名詞,甚至出現了消費級、“傻瓜化”的3D 掃描產品。3D 掃描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應用類似三維版的照相機,兼具二維拍照及3D 空間拍照的雙重功能,將成為3D 產業內容獲取的主要硬件。隨著計算機運算速度的增加及三維顯示硬件的發展,3D 掃描消費應用可能迎來爆發式的增長。目前,易尚展示已經可以以較低成本實現快速的彩色、高清晰度3D 影像拍攝,與目前其他3D 建模方式清晰的色彩不好,彩色的清晰度不高,速度不夠快,建模周期長的產品在用戶體驗上優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