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以史為鏡,臺灣股市泡沫沉浮錄(26頁)

本輪A股行情已經漸行至下半場。回顧這場注定載入史冊的牛市,改革轉型、無風險利率下行不國家意志共振已成為市場的一致解讀,但在整體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世界經濟弱復蘇背景下,針對A股尤其是創業板“泡沫”的質疑聲可謂不絕于耳,對比國際歷史,70-80年代的日本,80年代末的臺灣以及90年代末期的納斯科技高科技泡沫不目前的中國市場具有較強的相似性,此與題系列即旨在通過梳理世界歷史上典型的股市泡沫,針對A股市場的未來做一筆的濃重的注解。

臺灣股市泡沫始于1985年7月,結束于1990年2月,期間指數從636點上漲至12495點,漲幅高達19.65倍;之后在內外流動性緊縮、出口增速放緩、日本股市崩盤等因素作用下泡沫開始破裂,臺灣指數于8個月之內狂瀉近10000點至2560點,跌幅接近80%。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無論是從經濟轉型背景、貨幣寬松力度還是從投資者結構、市場風險偏好來看,80年代末的臺灣牛都對本輪牛市有著較深刻的借鑒意義?經濟基礎:50年代以來臺灣形成以重工業與輕工業相結合的出口外向型經濟結構,凈出口占GDP比重接近20%,宏觀經濟出現11.5%的高速增長?政策扶持: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后,臺灣經濟政策開始由重工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轉移,一舉奠定了臺灣以信息半導體為支柱的高科技企業的經濟地位,新竹產業園區成為”臺灣硅谷” ?。

1 2 3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