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互聯網深度-2015農業互聯網發展(46頁)

農業互聯網是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一次農業生產力革命。因為互聯網的滲透,農業生產力的三要素均已發生變化,昭示著中國農業正在互聯網的推動下醞釀一場深刻的變革。黨中央和政府連年出臺利好政策,政策紅利不斷。網絡巨頭企業謀求新增長,投入巨資開發三農市場。我們認為,2015年將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

這場革命對農業生產和經營影響深遠:一是農業生產開始發生本質性的變化,采用IoT(物聯網)技術的精準農業是我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二是在商業流通領域中,農產品電商超高速發展。以阿里為例,2010?年阿里平臺農產品銷售規模為37.35?億元,2013?年大幅升至400?多億元,同比增長112.15%;預計其2014?年全年農產品交易額達到1000?億元,實現超快速的增長。

農業互聯網是大勢所趨。發達國家農業互聯網已經歷了很長的發展時期,在政府強力扶持之下,基礎設施、技術積累均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體系。在美國的一個家庭農場,經營7?萬畝玉米,從種植到銷售,僅需要3?個人,而在我國黑龍江,僅種植就需要1000?人左右。相比之下,空間巨大。

這場跨界革命處于萌芽期,急需產業資本助力。從投資角度來看,目前在國內,農業1.0.、農業2.0.、農業3.0?同時并存,改造空間巨大。農業IoT技術改造生產,存在上萬億市場空間;互聯網改造傳統農業流通領域,市場空間也達萬億量級;且農產品電商今年同樣有望出現爆發式增長,這種勢頭至少能夠維持到2020?年,這就為市場提供了大量的投資機會。F2C、B2C、F2B2C、(F+B)2C、C2B、B2B?等多種創新的商業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更是為VC?拓寬了投資空間。

風險因素:自然風險、體制牽制、社會風險、主導技術。

農業互聯網離不開高科技裝備和技術的支撐,當前需要關注如下領域:二級市場投資人可重點積極關注阿里巴巴、京東商城(平臺模式產地直供,有望提升GMV?中長期增長前景);同時,國內傳統的農業企業必然也會進行轉型,因此對于二級市場上投資者而言,還可以關注農業龍頭企業(大北農)。此外,全產業鏈經營模式為風險投資和私募提供了投資機會,也為行業龍頭整合資源提供了標的,一級市場投資人可以關注多利農莊、沱沱公社。

2015?年,農業與互聯網跨界,大潮涌動,投資革命,就在當下。

1 2 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