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們對以競技體育為核心的體育賽事各相關環節的梳理,目前體育營銷、賽事運營、場館運營是商業企業介入體育產業的三大主要環節。綜合考慮成長彈性和發展空間,我們優先看好體育營銷和賽事運營。
作為我國僅有的兩大職業聯賽,中超和CBA 與歐洲五大聯賽和NBA 在營收規模和盈利能力上存在著15-30 倍的差距。我們認為現階段聯賽辦賽主體及其體育營銷合作伙伴可視為利益共同體,他們擁有著聯賽絕大多數廣告贊助權益,并且每年分配給各俱樂部的收入并不多,因此辦賽主體及其體育營銷公司收入的增速應當至少與聯賽價值提升速度保持同步。在體育賽事各相關環節的公司中,體育營銷公司商業模式輕,并且收入彈性較大,最有希望在未來幾年迎來爆發。
賽事運營關注兩條線索:1)參與門檻低、辦賽成本低、有群眾基礎的兼具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特征的賽事運營公司,如馬拉松/路跑比賽和自行車比賽的賽事運營商;2)優質國際賽事落戶中國催生的一批專門為賽事服務的賽事運營公司,職業化程度高且比賽數量較多的高商業價值賽事有網球等。賽事運營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賽事資源、媒體關系、資本運作。群眾體育賽事最終將為賽事運營公司打開市場空間,擁有上述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仍然是最有望介入群眾體育領域的公司。
我國體育場館的運營整體上幾乎完全處于未開發狀態,僅有少數(幾百個)大型場館開始采用委托管理、合資經營管理或者完全市場化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從國際經驗來看,場館運營公司需要依托于成熟的職業體育聯賽或者成規模運營才能夠獲得較好發展。國內的場館運營多是一個公司運營一個或幾個場館,未來行業存在集中度提升的可能性。但是場館運營相比前兩個環節,業務彈性較小,缺乏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