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力推PPP,中國基建進入新時代。地方債務持續累積與城鎮化巨大融資需求之間的矛盾,迫使政府推進基建項目投融資改革。PPP模式是化解當前地方融資平臺窘境的一大利器。國務院、財政部及發改委4 個月內連發6 個文件力推PPP 模式(財政部昨日發文推出30 個PPP 項目,投資1800 億元),多個省出臺PPP 模式指導意見,已形成全國范圍內的上下聯動。預計未來政府基建和市政領域的增量項目將全面轉向PPP 模式,中國基建正式迎來PPP 時代。
PPP 點燃萬億社會資本,打開基建投資新空間。在傳統模式下,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資受制于財政及土地出讓收入規模的限制,如果不做改變,未來增速預計將持續放緩。PPP 模式將引入海量社會資本進入,原則上只要項目具有一定經濟效益,就能夠借助社會資金對其進行投資,不再受制于地方政府財力規模的約束,規模由“有限”變為“無限”。目前PPP 模式在鐵路(鐵路發展基金)、公路、軌交、體育館、醫院、市政環保、地下管網等多個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我們預計未來十年我國PPP 項目有望達到十萬億元規模。此外,由于民資的逐利性,PPP 項目投資效率將顯著提高。
對標海外,PPP 市場規模有望快速增長。1990-2013 年間,我國所處東亞地區PPP 累積投資額度3827 億美元,遠低于位居世界首位拉美地區的8451 億美元;對比同為“金磚四國”的巴西,我國單項PPP項目投資金額為1.1 億美元,巴西該指標高達6.3 億美元。隨著我國PPP 模式推廣力度的加強,我國PPP 市場規模有望快速增長。
建筑公司多方面受益于PPP 模式推廣。(1)PPP 模式解決了許多項目的融資困局,使一些傳統模式下無力投資的項目變為可能,為建筑公司帶來更多項目需求;(2)PPP 項目質量遠好于傳統項目,利潤率和收款更有保障;(3)建筑公司將分享項目投資、運營收益,不僅增加利潤來源,還使建筑公司盈利更具持續性。在海外,以PPP 項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法國萬喜公司已是世界級建筑巨頭,我們預計未來PPP 時代我國將涌現出一大批由PPP 項目推動成長壯大的建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