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中國最特殊的弱勢群體——商人

提起商人,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家財 萬貫、衣食無憂。的確,眾所周知的2/8定律告訴我們,全球80%的財富都掌握在20%的人手里。這20%的富豪可能坐擁千萬資產;他們手下可能管理上百 上千上萬的員工;他們甚至時常出入高端會所、笑談天下風云,這一切都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然而即便如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中國,商人卻是最特殊的弱勢群體。無論是在日常經營中、官商交往中、甚至是和員工打交道的時候,商人都時常處于弱勢。即便殷實如宗慶后也說,民營企業家是弱勢群體;成功如馬云也說,今天的企業家(特別是中國的企業家)也是一個弱勢群體。

不信,就和八妹一起來看看當前中國商人面臨的弱勢。

1、社會仇富心理普遍

早 年山西億萬富豪李海倉被殺案,曾在民企富豪間引起極大震撼,社會仇富心理讓民營企業家們倍感不安。對此,中國華正(香港)國際交通投資公司董事長閻純德曾 表示,社會上仍有不少人把民營企業家當作資本家,忽視企業家對國家的貢獻,對富人有仇視的眼光,使民營企業家感到不安全。”李海倉出事后一周內,我每天都 接到很多電話,每天從早上9點到晚上兩三點,90%的電話都是關心我的安全問題。”他坦言。

2013年,茅于軾也強 調,中國企業家面臨著一個”很不利的”生存環境。他表示,企業家們在過去30多年的改革過程中,為中國老百姓、為國家做了非常重大的貢獻。然而”這些貢獻 并沒有為社會和政府所充分理解,相反,不利于企業家生存的狀況還繼續存在。”究其根本,是因為我們普通存在著仇富心理。”改革以后,我們雖然停止了斗地 主、分祖產、斗資本家,但是仇富心理的影子并沒有消除掉,這對中國的進步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馬云更是直言,”所有 人對企業家的看法和企業家對自己的看法、對社會的看法都有很大的偏差,社會普遍認為企業家和商人一定是唯利是圖,一切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企業家對此憤憤不 平。今天很多人在說社會上有很多的弱勢群體,某種程度上講,今天的企業家(特別是中國的企業家)也是一個弱勢群體。”

2、日常經營中肩負稅收等重擔

雖然我國的各項制度在不斷完善,但仍然存在與我國的國情不適應的地方。從現實情況看,稅收制度、各種審批制度等壓在企業肩上的擔子著實不輕。

2013 年9月23日,工信部專門從事中小企業服務工作的直屬事業單位——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首次發布全國企業負擔調查評價報告。中小企業中心主任秦志輝介 紹,“從被調查企業總體來看,毛利率達到了19%,而同時期全國工業企業為14.7%;被調查企業平均利潤率只有5.1%,低于全國工業企業的 6.66%,這意味著企業可供留存分配和追加投入再生產的資金有限,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和外部減負依然有較大空間。”秦志輝表示,根據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 企業負擔相關指標由四個子項組成,包括:三項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員工工資及福利、繳費和稅收。

“從 調查結果來看,企業已交稅金占營業收入比重為7.8%。74%的企業反映稅收負擔比較重。”秦志輝說。被調查企業各項繳費支出在主營業務收入中占 4.05%,其中,行政事業費支出占比1.26%,政府性基金支出占0.67%,行政許可、審批相關的經營服務性支出占0.83%。

“其他涉企收費,也就是通常所講的亂收費,包括行政付款、攤派、培訓、贊助、評估、參加各項評比活動繳費等,占到被調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1.29%。”秦志輝說。

3、企業家守法兩難

上一刻,他們可能還聲名顯赫,手里掌控著巨額資本在商界翻云覆雨,而下一秒,他們便身陷囹圄,失去了自由,與財富名利鐵窗相隔。這就是許多企業家可能面臨的戲劇人生。

以 原浙江本色集團法人代表吳英為例,2006年4月開始,本色集團突然在東陽橫空出世:本色商貿、本色洗業、本色廣告、本色酒店、本色電腦網絡、本色裝飾材 料、本色婚慶服務、本色物流……本色系公司一家接一家注冊,僅當年8月14日,吳英就一口氣注冊了3家公司。吳英的本色版圖,直至當年10月10日本色控 股集團成立(注冊資金1億元)方才組建完畢。

在吳英被刑拘前,包括媒體在內,幾乎無人知道,吳英投在東陽的數億資金究竟來自何方。直到相關案情公布,吳英的資金往來脈絡方才清晰:幾乎所有的資金都來自民間高利貸。而已知的銀行貸款,只有工商銀行東陽支行的一筆1550萬元的短期貸款。

2007年,吳英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合同詐騙兩個罪名被起訴。2009年法院改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名為集資詐騙案,刑罰上限從10年變為死刑。期間,吳英案因金額巨大和涉民間借貸中罪與非罪的模糊邊界而備受關注。一審被判死刑引起廣泛爭論,后被最高院裁定發回重審。

4、危險的官商關系

在中國,官商關系是企業家繞不開的話題。更重要的是,官商關系表面上像一把雙刃劍,實際上則是中國企業的死穴,一旦有變就可能即刻土崩瓦解。

看 看曾經作為湖北首富的蘭世立,不僅擁有上百億的資產,而且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但是,卻在2010年4月,被法院以逃避追繳欠稅罪判刑4年。旗下的東星航 空被破產清算,超百億的資產也化為烏有。在監獄內,他就舉報了時任武漢市常務副市長的袁善臘。出獄后,蘭世立說,自己的罪名完全是虛構的,破產也是一個陰 謀。而且他說,我一直不認為是東星經營出了問題。只不過要小心避開搶劫的。未來離某些官員要遠一點。他繼續起訴融眾集團的董事長謝小青和武漢市前副市長袁 善臘。不過,袁善臘表示自己只是職務行為,要起訴蘭世立誣陷。

既然如此危險,為什么那么多企業家打破頭都要跟政府官員搞好關系?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官員掌握著太多企業需要的資源,項目、土地、資金甚至人才,不跟他們搞好關系,企業難以做大。

5、新《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發展不利

2007 年7月,在”2007(第六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聯想控股有限公司總裁柳傳志表示,新《勞動合同法》太注意照顧企業員工的利益,這實際上對企業的發 展是不利的。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則在自己的博客上拋出《新勞動法的困擾》一文,認為新《勞動合同法》的效果可能是”維護懶人”,并”有機 會把改革得大有看頭的經濟搞垮了”。

柳傳志當時坦言:”新《勞動合同法》,我們看了以后還是感到緊張的。”在他看來,新《勞動合同法》中關于”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與”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問題,給企業的負擔太重了。

依 照《勞動合同法》,單位主動解約大都需要對勞動者進行一定經濟補償。企業付給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6個月以 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最高年限不超過12年。也就是說,假設按照北京市2014年職工最低工資標準1560元,意味 著企業對每名員工每年的解約成本至少增長1560元。

盡管從2007年6月正式出臺至今,鮮見和柳傳志一樣的企業家或企業界人士發表看法,倒是有幾家知名企業在2008年1月1日新《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前大規模裁員的報道。

6、企業家的健康問題并不樂觀

2013年9月,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微博上稱自己已經確認患淋巴癌。動態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家的健康問題并不樂觀。

” 中國企業家的健康狀況相比2011~2012年非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每況愈下。從我們2012~2013年的體檢數據來看,中國企業家體檢指標異常率超 30%者從8項已經上升到10項,其中頸椎異常、血脂異常指標及骨質減少或疏松體檢異常率均超五成。” 愛康國賓集團醫療管理部助理總經理張小晉透露。

“為了獲得能夠反映企業家健康狀況的綜合指標,我們對血脂異常、脂肪肝、超重或肥胖、骨質減少或疏松、血壓增高、空腹血糖增高、甲狀腺異常、血尿酸升高這八項特別值得關注的指標進行匯總性分析。體檢指標異常檢出率總排序:約85%的企業家檢出至少有一項指標異常。”她說。

而在對這八項指標進行分析后發現,85.2%的企業家被檢出至少有一項指標異常,檢出至少兩項指標異常的為63.2%,至少3項指標異常的為43.3%,有24.7%的人約檢出有4項指標異常。

7、企業家群體普遍心理壓力巨大

30 多年來,中國企業家群體被主流經濟文化逐漸認同,被賦予”經濟脊梁”特性的他們,身邊總被”精明強悍”、”春風得意”等眾多詞藻圍繞。然而,不少抽樣調查 表明,中國企業家群體已成為與心理因素有關的多種疾病的高危人群。近年來,因抑郁癥而選擇結束生命的企業家和高管更是頻頻出現。2011年數據顯示,自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已有1200多名企業家因為自己擺脫不了的心理障礙走向了自殺身亡的道路。

2014年1 月4日,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中鐵”)總裁白中仁在家中跳樓自殺,經搶救無效后死亡-其家屬隨后公布的消息顯示,白中仁近來患有抑郁癥。”中 鐵內部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白中仁得了抑郁癥,平時也看不出來,大家只是發現白中仁近年憔悴了不少。”中國中鐵旗下子公司、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王夢恕說,白中仁曾表示過”整夜睡不好,心理壓力過大”。

對此,專家分析認為,企業家通常不會向熟悉自己的人訴說自 己的煩擾-“這些個苦不能向員工倒,也不能向家人說,只能自己扛”,更不會去尋求心理咨詢,”要是傳出去了,背不住人家覺得咱有精神病”。因此,企業家頂 著財富和社會地位等”光環”的同時,自身卻存在精神衛生健康的”燈下黑”問題,他們雖然有廣泛的交際面,但當面臨有情緒障礙時,不會找熟人傾訴,更不認同 專業精神保健的作用。

【來源:網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