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白雞:效率相對較低,但風味更佳。黃羽肉雞與白羽肉雞在生產參數上有明顯差異。黃羽肉雞育肥平均日齡達到 90 天以上,而出欄均重僅 2 公斤左右,相比之下白羽肉雞育肥 45 天即可達到 2.5 公斤,可以看出兩者在飼料轉化率相差甚遠,但也正因為生長時間更長,能夠沉淀更多的風味物質、獲得更高的脂肪含量,因此黃羽肉雞的滋味更好、口感更豐富,尤其適合南方煲湯、白切的飲食習慣。
消費區域集中,市場格局具有拖尾現象。我國黃羽肉雞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據新禽況,廣東、廣西分別占比達到 20%、19%,西南、華東、華中地區緊隨其后,分別達到 24%、19%、14%,其他北方地區占比較低,具有較大的市場培育與發展潛力。從市場格局來看,國內黃羽肉雞的市場集中度相對生豬、白羽肉雞更高,行業 CR5 達到 43.4%,但僅是排名靠前的龍頭規模較大,2021 年溫氏股份、立華股份分別出欄 11.0、3.7 億只,市占率分別達到 27.2%、9.1%,其他企業出欄規模均不超過 1 億只,行業拖尾現象較為嚴重。由于黃羽肉雞品種豐富,且以地方形成劃分,短期黃雞市場相對分散的格局仍會保持,而拖尾現象也是產能波動和價格周期性形成的基礎。
與白羽肉雞較為復雜的四系配套不同,黃羽肉用種雞占主導地位的是三系配套。以立華股份為例,公司通過祖代 A、祖代 B 雜交成父母代母本 AB,進一步與父母代父本 C 雜交成商品代 ABC,這種雜交方式與生豬的三元雜交相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