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動兩輪車-全球化與“油改電”(55頁)

電動兩輪車發展歷程。電動兩輪車行業可以大體分為五個發展階段:(1)1995年-2000 年為起步階段,電動自行車剛剛完成四電(電機、電控、電池和充電器)探索階段,1999 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出臺電動自行車的標準指南——《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2)2000年-2004 年初具規模,確定行業標準,2000年后各城市禁摩令陸續出臺,電動自行車迎來發展機遇; 2003 年“非典”疫情激發人們對安全出行的需求。(3)2004年-2013 年高速發展,2004 年《道路交通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電動自行車屬于非機動車的身份,按非機動車進行管理。(4)2014年-2019 年4月15日成熟期,行業發展速度放緩,競爭激烈,產業集中度開始提高,大量廠家逐步出局。(5)2019 年4月15日-至今,2019年4月15日出臺《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即“新國標”,目的是整治過去不規范電動車,從生產端要求具備ccc資質和電摩生產資質,出清生產能力較弱的中小廠商,加速行業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

電動兩輪車銷量未來依靠內生增長。中國電動兩輪車歷經價格戰后于2014-2019年已經步入成熟期,年銷量維持在3000-3600萬輛左右(2020年以前部分中小品牌車銷量未統計在內)。2020年疫情爆發刺激安全出行需求,統計口徑更加全面,當年銷量達4760萬輛。我們預計2022年行業銷量約5290萬輛;2023和2024年因部分省份新國標強制替換,帶來一定銷量增長,預計5800萬輛;新國標結束后行業銷量仍將維持5000萬輛以上的規模。

行業企業數量減少,產能逐步出清。在高速發展階段,因電動自行車行業的技術壁壘較低,相關企業持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即可生產。前瞻產業研究院調研表明,2013年電動兩輪車廠商約2000多家。隨著市場充分競爭,具備良好的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品牌效應、優質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渠道銷售能力的企業逐步做大規模,脫穎而出;部分落后企業產能逐步從市場上出清。到2019年,電動兩輪車廠商數量約110家,行業集聚效應顯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