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達成碳中和共識,世界能源發展進入向清潔能源發展的第三次轉換新階段。據EMBER 統計,全球已有超過 120 個國家和地區提出了碳中和目標:蘇南里及不丹已分別于2014 和 2018 年實現碳中和;歐盟、英國、加拿大、日本、新西蘭、南非等國計劃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2021 年 4 月美國拜登政府明確提出將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煤電國家,在 2021 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 2030 年碳達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標。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推進電能替代,實現能源結構的優化為實現碳中和的核心路徑,世界能源體系進入第三輪變革期:由煤炭、油氣向清潔能源轉換。
能源轉換往往與科技革命互相推動,過去兩次科技革命助推了全球能源的轉換:第一次科技革命(1769 年-1885 年),機械化革命:以蒸汽機的廣泛使用作為標志,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蒸汽機的發展助推能源轉換的加速進行,煤炭成為 19 世紀 80 年代消費總量最大的一次能源,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超過木柴,完成了從木柴到煤炭的第一次重大轉換。第二次科技革命(1886 年-1950 年),電氣化革命:以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作為標志,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內燃機的發展帶動了鉆井、煉化等技術進步,作為高效能源的油氣被廣泛應用,實現了從煤炭到油氣的第二次能源轉換。
本輪能源轉換主要受到了綠色環保等要求的影響,工業、消費高效節能等需求有望加快全球科技向“智能化”方向變革。第三次科技革命(1950 年-2010 年),信息化革命,以電子計算機、手機等終端的發明為標志,大幅增加了全球電力需求。第四次科技革命,智能化革命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量子通信等新興技術為代表:基于網絡物理系統的出現,通信的數字技術與軟件、傳感器和納米技術相結合,對社會、經濟、生活等各個領域產生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