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能源消費結構中,原煤仍然占據較高比例。據統計,2020 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 56.8%,較 2019 年下降 0.9 個百分點。2011 年至 2020 年的 10 年間,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從 70%降至 56.8%,但占比仍然超過 50%,是目前國內消耗最多的能源。
雙碳工作推進,新能源消費比重有望明顯提升,但傳統能源仍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占據較高比重。2020 年,水電、核電、風電、光伏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為 15.9%,相比 2011年提升超過 7 個百分點。2021 年 9 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發布,明確指出到: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并實現穩中有降;到 2060 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80%以上,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由此可見,國內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有望在 2021-2025 年間提升約 9個百分點。但火力發電、鋼鐵冶煉、供暖等諸多行業仍依賴煤炭能源,傳統能源仍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占據較高的比重。
雙碳和數據智能要素疊加,驅動煤礦生產模式進入全面智能化時代。我們認為,煤礦生產模式經歷了純人力、機械化、設備數字化的發展階段,正步入全面智能化的階段,生產效率、管控精細度都有望實現明顯提升。雙碳時代,對煤礦生產的高效率、精細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傳統的機械式、半自動化式的方式難以實現精細管控、即時響應的需求,而數據智能化則恰好為實現精細化和高度自動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