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基礎材料-取向與非晶動態競爭(16頁)

按生產工藝可分為熱軋和冷軋硅鋼,熱軋硅鋼開始逐步淘汰。硅鋼按生產工藝分為熱軋硅鋼和冷軋硅鋼,熱軋硅鋼是用電爐將 Fe-Si 合金熔融,反復熱軋成薄板,在 800-850℃退火后制成。因其可利用率低,能量損耗大,現已逐步開始淘汰。

取向和無取向重要差別體現在含硅量,一般以 3%為界;性能表現上,取向硅鋼磁性具有較強的方向性。冷軋硅鋼分為冷軋無取向硅鋼和冷軋取向硅鋼,冷軋無取向硅鋼硅質量分數為 0.5-3.0%,生產工藝較取向硅鋼要求相對較低。經冷軋制成的成品厚度多為 0.35 和0.5mm 厚的鋼帶。冷軋無取向硅鋼的 Bs 高于取向硅鋼;與熱軋硅鋼相比,其厚度均勻,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滑平整,從而提高了填充系數和材料的磁性能。

2020 年我國電工鋼產能 1276 萬噸,產能利用率 88%。據產業信息網、中國金屬學會電工鋼分會,2020 年我國電工鋼產能 1276 萬噸,2015-2020 年間變動不大;但產能利用率不斷提升,從 2015 年的 68%提升至 2020 年的 88%。產量方面,2020 年達到 1118 萬噸,2015-2020 年 CAGR 達 6.0%;進出口方面,絕對數額不大,2020 年進口 43 萬噸、出口53 萬噸,因此電工鋼基本是國內自產自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