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子設備-面板產業景氣度提升(39頁)

彩色 CRT 技術蓋過液晶平板顯示。液晶的概念最初在 1888 年由德國科學家奧托·雷曼提出,隨著無線電技術和半導體技術在 20 世紀中期突飛猛進式的發展,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在聯邦政府的支持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支彩色電視顯像管,彩色 CRT 電視走進平常百姓家成為了現實,RCA 也憑借技術上遙遙領先的優勢賺的盆滿缽滿。1968 年,RCA 的一名博士員工研發出了第一臺液晶平板電視,但卻未受 RCA 的重視,而其余一眾美國企業曾試圖開發LCD 這個新領域,又因為巨大的資源投入及漫長的技術研發周期而最終紛紛放棄了。

另辟蹊徑從小尺寸產品入手。20 世紀 70 年代,在美國各大公司逐漸放棄LCD 技術開發之際,日本企業卻另辟蹊徑從小尺寸產品入手,成功打開了阻礙LCD 商業化的枷鎖。1973 年,日本精工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支液晶顯示手表,成功引燃了市場對 LCD 產品的需求。80 年代末期,精工、夏普等一眾日企成功將 LCD 技術應用至大尺寸電視面板上,并在 90 年代成功登頂液晶顯示產業的頂峰,占據全球 90-95%的市場份額。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當日本企業處在 LCD 產業鼎盛時期時,美國對日本廠商發起了反傾銷訴訟,借此打擊日本顯示面板產業鏈。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韓國企業趁此機遇大舉投資 TFT-LCD 產業。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加劇了顯示面板市場的不景氣,但是韓企頂住面板產業的下行壓力并迎難而上,猛砸數十億美元,經歷了近十年的虧損,終于隨著行業的回暖,展現出了驚人的爆發力。1999 年,兩大韓國企業三星、LG 皆已超過了日本 LCD 產業巨頭夏普,成為了液晶顯示面板產業的龍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