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智慧醫療強勢崛起,市場空間千億量級(39頁)

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人口老齡化加劇和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于健康的觀念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健康不僅限于“治愈疾病”。在2015 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建設“健康中國”,在“全民大健康”背景下,醫患關系也將發生極大演變。

醫療機構的角色由“傳統的技術和裝備中心”轉變為了“服務中心”,越來越多的患者開始關注“體驗性”,醫療重心逐漸向患者傾斜。而在當前的中國醫療衛生體制下,醫療資源緊緊攥在大型公立醫院手中。由此導致的醫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引發了一系列如“看病難,看病貴”、“藥價虛高”、“大醫院門庭若市,小醫院門可羅雀”、“排隊3 小時,看病3 分鐘”等問題,制約“全民大健康”的發展。在此背景下,智慧醫療應運而生,其實質是信息連接,它將個體、器械和機構進行整合,將患者、醫務、保險、研究等各醫療組成部分緊密聯系起來,實現業務協同、信息融通與資源共享。

對于政府來說,智慧醫療不僅是整合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服務效率的方案,更是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率,降低醫保壓力的可行方案。早在2009 年,國家便已經從政策層面開始戰略布局。目前,醫改進入攻堅期,醫保控費的壓力急需釋放,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迫在眉睫。正逢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突飛猛進,智慧醫療便以高調的姿態頻繁出現在行業政策中。

1 2 3 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