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上帝,你見過這樣賺快錢的VC嗎

  騰訊、阿里巴巴、蘋果等等這些如今富可敵國的超級公司,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曾借助風投的一臂之力。風投公司在成就這些著名企業的同時,自己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IDG投騰訊

  220萬美元“到手”的

  35億港元飛了

  2000年高交會,馬化騰拿著一份改過6 次、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在高交會上想碰碰運氣。盈科數碼和?IDG這兩家公司決定一共給騰訊投資220萬美元,然后各拿走了騰訊公司20%的股份。風險投資緩解了騰訊的資金壓力,改善了它的硬件條件。到2001年2月,騰訊QQ在線用戶突破百萬,在中國即時通信市場占有率超過90%。

  2001年,國際傳媒大鱷MIH收購騰訊股份,IDG轉讓了13%的股份,獲利約1000萬美元,獲利十多倍卻被IDG認為是一次“決策失誤”。因為在2001年騰訊在香港上市之前,IDG已從騰訊退出了,如果其20%股份保留至今,市值可達35億港元。

  2001年6月,香港盈科數碼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獲得超過10倍的回報,但同樣錯失了35億港元。

  軟銀投資阿里

  8000萬美元回報驚人

  軟銀投資阿里巴巴8000萬美元,回報率達71倍。軟銀不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個風險投資商,卻是堅持到最后的那個。1999年10月,馬云私募到手第一筆天使投資500萬美元。在阿里巴巴的第二輪融資中,軟銀開始出現,從此這個大玩家不斷支持馬云。

  2000年,馬云為阿里巴巴引進第二筆融資,2500萬美元的投資來自6家風險投資商,其中軟銀為2000萬美元,阿里巴巴管理團隊仍絕對控股。2004年2月,阿里巴巴第三次融資,再從風投手中募集到8200萬美元,其中軟銀出資6000萬美元。馬云及其創業團隊仍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占47%股份;第二大股東為軟銀,約占20%;富達約占18%;其他幾家股東合計約占15%。現在軟銀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占比34.4%。市場對阿里集團估值普遍認為在1500億至2500億美元之間,以2000億美元計,軟銀持有股票價值668億美元,歷時15年,投資回報驚人。

  9.2萬美元的蘋果

  天使投資增值2200倍

  從英特爾提前退休的副總裁馬庫拉成為蘋果初期的投資人,不僅自己投入9.2萬美元,還籌集到69萬美元,外加由他擔保從銀行得到的25萬美元貸款,總額100萬美元。他相信這家公司會在5年內躋身世界500強。

  1980年12月12日蘋果公司上市,每股發行價14美元,當天以22美元開盤,幾分種內460萬股被搶購一空,當日收盤價29美元。喬布斯當日身家達到2.17億美元,那年他24歲。邁克?馬庫拉身家則達到2.03億美元。9.2萬美元的天使投資增值了2200倍。

 

  Facebook天使投資人

  50萬美元賺2萬倍

  如果按照1000億美元的價值估算,Facebook的第一個天使投資人彼得?泰勒獲得投資回報將達到2萬倍。最近彼得?泰爾沽出了他在這家公司的絕大部分股權,以平均20美元的價格售出了2060萬股,現在還持有560萬股。

  他賺夠了。2004年時他給Facebook做了50萬美元的天使投資,而他最近這一賣,就賺到4.06億美元。事實上,在Facebook IPO時,他已經變現了6.38億美元。8年,從50萬美元到10億美元。即便是在上世紀末互聯網泡沫鼎盛時期,VC的投資回報率最多也只有百倍,如此高的回報奇跡,無疑觸動了全球VC界的神經。

  投資Instagram

  25萬美元變成7800萬美元

  據國外媒體報道,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通過對圖片社交分享服務Instagram投資25萬美元,獲得了大約7800萬美元的回報,投資回報率達到了驚人的312倍。

  Facebook于2012年以價值10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了成立僅兩年的Instagram。

  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由美國著名互聯網創業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本?霍洛維茨(Ben Horowitz)共同創辦。

  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僅僅創建5年,就已經成為了硅谷最頂尖的風投公司之一,與Accel、Benchmark、Greylock、Kleiner和紅杉同列,還有人預測它將成為最頂級的風投公司。

  朋友圈式投資

  創造300億美元價值

  當年eBay對PayPal的交易完成之后,許多員工帶著層出不窮的創業沖動離開,過往的企業文化讓他們離開之后,仍保持親密的關系,后來他們自命為“PayPal黑幫”。之后這些創業者又重新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參與其他人的創業,從而讓這數十家企業更加血脈相連。

  現如今Facebook,Slide,Yelp,Digg,YouTube等全球科技行業最富有創新精神的公司都同這個“幫派”有著密切聯系,據統計“PayPal黑幫”創建了數十家企業,總價值達到300億美元。只有少數公司能夠哺育出如此眾多的重要投資人和企業創始人,谷歌、微軟和甲骨文可能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是這些公司本身也已足夠的強大。PayPal確實另類。

 

  投資VC打水漂的真不少

  IDG、阿爾克特、今日資本、集富亞洲等等知名風投公司都曾有過“陰溝翻船 ”的經歷,然而像這樣投資失敗的案例并不是個別現象,成功的投資只是極少數。

  IDG和阿爾卡特

  投資分貝網

  800萬美元打水漂

  鄭立在創辦分貝網后,相繼捧紅了網絡歌手香香和熱門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以及后期的《香水有毒》,顯示出其在創業方面的敏銳和運作能力。分貝網創辦后,曾受到過眾多風投機構的追逐。2004年10月,IDG VC向分貝網投資200萬美元,占其20%股權;2006年阿爾卡特風投向其投資600萬美元,占12%股權。

  不過,隨著負責IDG投資項目的負責人王樹的離職,IDG投資最后并沒完全到賬。在分貝網新投資遲遲未到位的情況下,鄭立等人眼紅視頻聊天帶來的高額利潤,便開始運作籌建視頻聊天平臺,將一干分貝網高管拉下水。最終因涉及色情業務,分貝網多名高管被警方逮捕。

  PPG倒閉

  三大風投5000萬美金

  血本無歸

  2009年末,一度被譽為“服裝業的戴爾”、“輕公司的樣板”的PPG創造的商業“神話”也走向了破滅。回顧PPG的發展史,也是VC失敗的典型案例。

  2006年第三季度,PPG獲得了TDF和JAFCO Asia(集富亞洲)的聯合投資。2007年4月,PPG獲得了第二輪投資,除了第一輪的TDF和集富亞洲追加投資之外,還引入了KPCB(凱鵬華盈)。KPCB公司成立于1972年,是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基金。KPCB是Google最初的投資商,也是網景最初的投資商,KPCB此前投資過亞馬遜。締造PPG“神話”的李亮稱,從2008年年中起,前往美國籌備美國公司開業事宜,之后一直未在國內現身。PPG累計從3家知名VC處獲得了5000萬美元投資,徹底關門也意味著5000萬美金血本無歸。

  今日資本

  頂不住真功夫內亂

  被迫撤資

  中式快餐連鎖 “真功夫”近年來規模迅速發展壯大,幾乎成為中式快餐的行業標桿。2007年“真功夫”引入了兩家風險投資基金:內資的中山聯動和外資的今日資本,共注入資金3億元,各占3%的股份。隨著“真功夫”的發展,高層之間權力斗爭不斷。盡管爭斗并沒有給“真功夫”帶來災難性結果,但創始人、大股東之間的矛盾一天沒有得到妥善解決,就有可能在某一天成為一個“炸彈”,引爆大家的共同利益。

  雖然“真功夫”逐漸發展壯大,但是今日資本頂不住股東壓力,而選擇退出。2012年11月30日,今日資本將旗下今日資本投資—香港有限公司所持有“真功夫”的3%股權悉數轉讓給潤海有限公司。

分享到:

發表評論

沙發空缺中,還不快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