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網絡上開始流行各種“青年榜樣”的故事,就流行和花哨的 程度來講,“我為自己代言的C公子”,算是其中的翹楚。而自從JMYP上市后,作為上市公司CEO的C公子更加得意,愈發各種大談創業經驗標榜自己的成 功。但看著網絡上、朋友圈里大家樂此不疲的分享和轉發,我實在覺得有些荒謬:作為個性,高調張揚無所謂對錯,但作為一個事實,大家都被忽悠了。作為知情 人,我來跟大家揭揭底,聊聊C公子所說的那些精彩的創業經歷到底是咋回事吧。我并沒有大家想得那么好熱鬧,但我相信一個準則:做事,先做人。
和C公子產生交集,可以說是工作原因,我是做VC的,或許運氣不錯,過去11年中也有做過一些不錯的case,當然,這不是本文的重點。C公子托人找到 的我時候他準備創業,中間人面子比較大,所以大家便一起聊了聊。見面后,這位公子坐下來第一句話就是“我不是第一次創業成功了”。好家伙,給我來個先聲奪 人。不能否認,他口才很好,很會表達,加上他做的概念也不錯,于是我對他的項目真的挺有興趣。但我又覺得這小伙太會說話了,大家知道,投資人如果只聽創業 者巴拉巴拉說故事就掏腰包,那這行早就絕戶了。所以我就對C公子的背景,尤其是他講的那些事情,做了些調查,結果這一查,意料之外的故事出來了。
C公子和我說的創業成功,便是指目前新加坡的Garena公司。這家公司的資料很容易查到,其在2010年推出的競時通(Garena+),在當時已經 是東南亞和港澳臺地區最流行的網絡游戲及時通訊和社交平臺,擁有數百萬的活躍用戶,可以說是新加坡乃至整個東南亞的互聯網巨擘之一。敢情這么厲害的一個公 司是C公子創辦的啊,這么一看,這小伙還真不簡單。后來我通過朋友,聯系上了Garena現任的CEO Forrest,他是華人,中文姓李,但跟他一聊起來之后,卻發現了一個與C公子所述完全不同的版本。
一、關于“C公子的創業成功”
前面說了,Garena的信息是公開的,很容易查。這是一家2009年5月注冊成立從事于網絡游戲發行業務的公司。在新加坡朋友給到我的資料中,也顯示Garena的股權結構和公司員工的組成中,沒有C公子的任何信息。這跟C公子對外講的不一樣啊?這是怎么回事呢?
按C公子的說法,這事說來話長。2005年,他在新加坡讀書時開發了一款游戲對戰平臺軟件,叫做GGClient,這個產品概念也好,質量也好,簡直各 種無與倫比。到了2007年3月,基于這個軟件,他就和Forrest一起創建了一家叫GG Game的公司。這個GG Game,就是今天風光無限的Garena的前身啊,作為創始人之一的C公子當初還有好大的股份呢。而這個事情,這也就是他所說的“第一次創業成功”。申 請斯坦福大學MBA,后經他的面試官(Forrest的斯坦福校友)介紹與Forrest在新加坡相識。
而在調查中,我發現事情沒有那么簡單。C公子在新加坡讀書是沒錯的,他寫了一個軟件也是沒錯的,他和一個叫Forrest一起創業成立GG Game也是沒錯的,就連公司成立的時間2007年3月13日,也是準確的。但是!這中間有些內容卻被C公子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下面就是C公子從來沒有說起的故事——
首先,關于公司的注冊。當時C公子和Forrest準備創業的時候,第一個問題就是注冊公司。新加坡可是一個商業規則很嚴謹的國度哦,要想注冊一個新公 司,不光需要注冊資金,更重要的是還要很多手續流程,要花些時間。兩人都不想等著,于是C公子提議說自己在做GG Client時曾經注冊過一個公司,他注冊的那個公司就是個殼,從來沒用過,本來是用來做將來移民做準備的,現在可以直接拿過來用。Forrest一聽, 覺得也可以,加上創業心切,就同意了。于是公司就這樣起步建立了起來,股份分配上,C公子35%,Forrest30%,一位天使投資人10%(順便說一 句,這位天使投資人是Forrest太太的同學),大家還留了25%給未來的團隊成員做期權池。
但創業還沒幾天,也就是2007年8 月,C公子就離開新加坡去斯坦福商學院讀書了(這中間還有好多故事,我們下面再談)。又過了三個月,到了2007年11月, C公子通過MSN找到Forrest,表示自己“需要用錢”,想賣掉他在GG Game的全部股份。這事其實幾乎不可能,因為當時公司的前景并不好,還沒有實現任何贏利,這接盤俠可不是那么好找的。但Forrest挺厚道,最后加上 他自己出了一部分錢,總共湊出來70萬美金,還就真的把C公子這35%的股權給買斷了。等到2008年5月,股權交接完畢,這之后C公子算是與GG Game徹底沒了關聯。為此,C公子著實感激萬分,千恩萬謝,Forrest還給我看了當時兩人的對話和郵件記錄——小伙子說話那是真甜啊。
2008年8月,Forrest把公司名字改為Garena。2009年初他判斷公司的商業模式有問題,這么下去沒希望,于是一番痛定思痛之后,他就把公司清算了。
2009年5月,Forrest重新帶領團隊重新創業,沿用了Garena的名字,還是做互聯網游戲,但不是做對戰平臺,而是專注網絡游戲發行業務,立志打造出東南亞最大的游戲發行平臺,這一來,路子算走對了,也就有了今天的成就。
在調查中,我特意問了Forrest一個問題,為啥他后來重新開公司一定還要用Garena這個名字。他解釋說這個名字是他一次從德國飛回新加坡的飛機上想出來的,靈感來源于global arena,他覺得特別酷,所以就一直用了這個名字。
Garena的故事在新加坡互聯網圈挺有名,我也和其他一些朋友做了了解,發現基本和Forrest說的一樣。當然,他們唯一不清楚的就是Garena這個名字的由來。
二、關于“職業經理人Forrest”
前面說了不少故事,Forrest這個人名相信大家都已經不陌生了(我承認敘述得有點煩,但說故事不能沒有主語啊)。但有意思的是,在C公子的口中,我 卻從未聽過一次這個名字,后來想了想,其實C公子也在對外的各種秀場采訪里提過這個人,只不過他沒點名,而是用了一個專用名詞“職業經理人”。
前面講的比較多了,C公子這個就屬于亂講了,不管是哪個Garena(2009年之前之后),Forrest都是創始人。(我不知道如果他見到C公子這 么描述做何感想)。就說是最初,也是兩人合作創業,C公子負責產品開發,由于給出了最初的產品形態,占股35%,Forrest負責組建團隊,融資和商務 拓展,占股30%。
其實這都不用更多解釋的,你見過哪一個職業經理人會跑到一個創業公司里折騰,又找人,又管人,帶頭不拿薪水,還占30%那么多股份?
三,關于“C公子去斯坦福讀書”
去斯坦福商學院讀書無疑是C公子履歷中極為華麗的一筆,畢竟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名校。C公子在聊天中曾跟我坦白過:我當初去斯坦福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履歷 對拉投資很有幫助。對此,我承認。斯坦福,終究不是克萊登。當然,由于這和投資本身關系不大,我也不是方舟子,對我不知道的事情不能亂講,對于C公子的學 歷,我是沒有考證過的。但是,C公子對外的描述中,每每提到這段經歷,總是痛心疾首,他跟我講的和對外面媒體說的差不多,說他在美國最大的遺憾就是因為距 離過遠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最終含恨出局。但十分遺憾的是,C公子在這里又編故事了——嚴格的說,在C公子來說,這本質上應該說是一個喜劇,而對他的創業 伙伴來說才是真正的悲劇和鬧劇!
所以,可以比較確認的說,C公子說的“創業成功”是水分很大的。因為壓根就有兩個Garena,今天 我們人人都知道的那個新加坡互聯網巨頭是2009年之后才重新成立的,主要是做游戲發行業務。除了重名與Forrest這個人之外,跟C公子之前參與的那 家Garena沒有任何關聯。
當然,如果一定C公子說自己創業成功,也不能完全說是謊話,因為畢竟他套現了70萬美金,但這個“成功”也就到這里為止了。
首先要從去斯坦福留學這事說起,C公子對外公開表示是因為一些“內部的不愉快”,所以他就赴美求學了,好像一切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但真的是這樣嗎?
從我調查的結果來看,C公子赴美并沒有他說的那么委屈。他撒了謊!因為這事從時間上是很容易證明的,2007年3月他們開始創業,8月C公子就搭上了去 美國的航班,5個月,這才5個月啊。有申請過斯坦福offer的人都知道,斯坦福的申請周期是很長的,最長需要一年,手續也很復雜,還需要校友面試等等。 如果是按C公子所說,他們出現了不愉快之后他才申請,那他申請的時間說到頭也就4個月,大哥,你真當斯坦福是說去就去的啊?你當中國人都是傻子啊?
我當初聽說這個時間的時候也覺得奇怪,而當我繼續調查之后,發現事情更加復雜,原來他確實早就開始申請offer,但在最開始創業的時候,他是和Forrest承諾過安心創業,放棄赴美求學的。而后來,他單方面變卦了。
這事的當事人Forrest講的比較具體,當時他和C公子坐在相鄰的位置,經常會看到坐在隔壁的C公子在填寫一些斯坦福大學陸續寄來的表格,于是開始對 他曾經的承諾有點不放心了。終于有一天,Forrest忍不住直接問C公子是不是改變主意,還是要去美國讀書。C公子承認說是的,說是他父母要求他這么 做,實在沒辦法。他同時還強調到了美國依然會為公司工作。
這事就有點扯淡了,繼續工作?16小時的時差,互聯網業務,遠程技術支持 ,但凡有點常識也知道這不可能啊。何況你當斯坦福真的是度假的地方啊,那是全美念書最累的幾個大學好不好?您玩命念書還不一定拿得著學位呢,還要搞這么高難度的兼職?你當自己真是愛因斯坦啊。
這事Forrest肯定是十分氣憤的,剛創業幾個月,合作伙伴就跑路撂挑子了,你耍誰呢?在這個意義上,C公子算說對了,還真是有點“不愉快”,只不過這不愉快的不是他本人就是了。
不過Forrest最終還是沒攔著C公子去美國,一方面是他這人比較厚道(還記得那70萬美金的事吧),另一方面是比較個人的原因。他本人就是斯坦福商 學院畢業的,而且做C公子校友面試的那位學長,也跟他認識。呵呵,這個世界有時候真的很復雜啊,我要不查哪里知道這中間還有這么多故事呢。
不管怎樣,在2007年8月,一起吃了頓晚飯之后,C公子揮了揮衣袖,瀟灑的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這時候,距離他們創業啟動,只有5個月!
四、 關于“C公子被架空后被迫出局”
這又是一個著名的悲情故事了:赴美之后,由于職業經理人的操作,作為創始人勞苦功高的C公子終于被排擠出局,失去了對 他摯愛的公司的控制。這段在C公子的任何一個公開發言的版本中都有,但相比于之前的各種謊話與演繹,這個橋段是我覺得最無法接受的,說的直白點:太TM無 恥!
C公子去了美國后,其實除了一個股東的身份,他與那家公司的運營已經沒有任何關聯,而更準確的說,不是無關,而是有很大傷害。這 是一個投資常識的問題,一個創業團隊,一般最開始做融資,會有天使投資,就是所謂A輪。而后續隨著業務發展,還可能有B輪甚至C輪。而像GG Game他們這種情況,坦率說由于C公子的存在,幾乎很難再做B輪了。很簡單。你一個團隊來融資,講完故事,投資人對你的計劃有了個判斷之后就得查你的股 權結構。但他們公司等于有一位沒有投過一分錢,持股35%,卻遠在海外而且不參與任何業務的股東,這誰還敢輕易跟著投?不說萬一哪天這位大股東有點什么動 靜,比如說把自己股權處理給外部人士等等,就說日常公司重大決策也沒法做啊。所以說C公子去美國對于GG Game這公司的發展其實是傷害很大的,等于把小伙伴們的路都絕了。
而且對于團隊穩定和成長也傷害不小,人之常情啊,你想,你在一個 創業團隊里,一天到晚累死累活,拿的股份可能只有1%,2%,然后有一個人在美國念著書,什么都不干,結果卻占著35%的股份,到頭來公司有成就了,他是 大頭,憑什么啊?!當然,我當初也曾經質疑過一個問題——C公子怎么能說是沒有貢獻呢?他寫了最開始的軟件啊,你們用人家東西,給人家一個大比例的股份也 應該啊。結果一查,這事敢情還有另一段公案,咱后面再說。
接著說GG Game就在這么一種奇怪的狀態中耗著(他們這個團隊確實挺厲害的,沒有B輪,沒有收入,竟然堅持下來了,也難怪后來他們成事,確實不簡單),又過了幾個 月,C公子露面了,他在MSN上主動找到了Forrest,一番客套之后,亮真章了——敢情他要用錢,他想把自己股份賣掉換錢!
前面 說過,這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公司運營狀況并不好,也沒有新融資進來,他又沒有任貢獻,也不參與業務,這股份其實跟空頭支票沒啥分別。退一萬步 講,Forrest如果真的想處理股權問題,也不用從他手里贖,從財務角度說,辦法實在太多了。最簡單的,宣布公司破產清算,然后拉著原來那幫人再起一個 新公司就完了。你C公子是半毛錢也拿不著啊。
但Forrest最后竟然還是滿足了他的要求,坦率說,這一點讓我對這個新加坡人十分刮 目。因為從既往的經歷說,C公子毀約赴美是不義在先;從法律和財務角度說,前面我講了他可以有非常干凈利索的法子解決掉C公子的股權問題,一分錢也不用 出。但最后,這個斯坦福的高材生竟然真的用了幾個月,硬湊了70萬美金給C公子,在2008年5月買回了他那35%的股權。對此,我只能說,新加坡雖然也 是華人為主,但真的是一個跟我們當今中國文化很不一樣的國家,我們最傳統的一些東西在那里保護和傳承的更好。Forrest說了一句話,讓我一直記到今 天,他說“我這樣做,是我不愿意讓我的公司和團隊在這條路上背負任何虧欠!”我只能說,這人真的好厲害!Garena能有今天,絕非偶然啊!
五、關于“C公子的GGClient”
好了,咱們現在來說一個比較無聊但有比較關鍵的命題,C公子對于GG Game到底有多大貢獻。這事前面點過一句,這里做個交代。
GG Game的軟件叫做GGClient,是C公子開發的,這不假,這也是C公子可以在創業團隊拿那么大股份的最主要原因。但這個軟件到底怎樣呢?
在C公子離開團隊前往斯坦福后,GG Game的團隊其實幾乎崩潰了,因為軟件是C公子寫的,他撂挑子了,而互聯網產品是要不斷根據用戶需求反饋更新版本的,這是常識。而團隊的另一個主心骨 Forrest是搞管理和商務的,并不是程序員,對技術是一竅不通,他們就這么盲人瞎馬的堅持了幾個月,總算從大陸挖來了一個高手做CTO(這位仁兄在臺 灣互聯網技術和產品界是個大腕,本事很大,故事也很多,有機會可以以后聊聊),結果這哥們一來,把底層代碼一看,劈頭就是一句“這什么垃圾玩意?”,然后 就把產品代碼全部重新改寫了,UI也徹底改了。
而隨著對產品和用戶行為理解的不斷加深,GG Game的團隊還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早期注冊的用戶非常不活躍。結果他們經過仔細調查之后發現,媽的,原來C公子宣稱他的軟件積累的50萬用戶 中,有40多萬90%多敢情都是從一個國內網站的用戶數據庫中直接導入的——這些用戶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注冊”的,跟我們今天莫名收到一些垃圾郵 件的情況其實沒啥分別,這樣的用戶當然不可能來登錄游戲!而這一點,是C公子從來沒有和其他人提起過的。毫無疑問,這是違反新加坡法律的,為了不留下潛在 的用戶數據造假的壞名聲,Forrest和他的團隊趕緊移除了所有這些數據庫中的虛假用戶。而這就是C公子的全部貢獻!
OK,我想說的就是這些了。
在了解了以上這些情況后,盡管我很欣賞C公子的口才,但我只能放棄對他的項目進行投資的想法。因為,在他的身上,我找不到“誠實”和“信義”。當然,我 不否認,如今就商業而言,我好像錯過了一個重要的機會,但我并不后悔。因為,雖然我不是巴菲特,也不是李嘉誠,但能夠僥幸今天能夠財務自由,去做一些有意 義的事情,我相信自己這輩子堅持的一些東西還是有價值的。比如:做事,先做人!
最后,我順便也告訴大家一個有些趣味又有些諷刺的段 子,徐小平老哥和一眾投資人其實當初也是Forrest介紹C公子認識的,呵呵。沒錯,就是那個被他耍了又耍,湊了70萬美金幫他套現股份,卻被C公子說 成是排擠他出局的新加坡人——Garena的創始人,如今的掌舵者。
我一直想給我知道的故事包裝個名字——“過河拆橋”似乎太out了——一想到C公子,忽然來了靈感——“巨沒有品”!大家覺得如何?
轉自《金融八卦女》【原文來源:天涯社區】
發表評論
沙發空缺中,還不快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