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為天下謀
人物周刊:你從94年開始創業,今年正好是20年。余英時先生在《士與中國文化》里說9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經商,在歷史上也是有跡可尋的。你作為其中一員,有什么感受?
宋衛平:士本來是學而優則仕,士反正肯定是為帝王思,為天下謀,這是傳統。以后沒有帝王了,就說為天下謀是一個基本的價值傾向,尤其是學文科的人。學理科的可能有一些科研的課題,學工科的就差不多是非常穩定的一份職業。學文科的人3個出路,要么做學問,要么做老師,要么去做官。
改革開放后,就有了很多其他的可能性。82年我們大學畢業時根本不會考慮經商。一直到有特區,才有這種可能性。一直到87年,懵里懵懂地就到了珠海,那時候我已經差不多快30歲了。
人物周刊:聽說你當時是辦了一個刊物,講了很多蘇聯肅反時期的事?
宋衛平:當時年輕人關心國家大事。我就是把所知道的一些歷史上有史料支持的事,說給學生聽,當時心情很郁悶,就跑到珠海去了,也不知道以后會怎么樣,反正首先得有份工作。
人物周刊:你從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后來經商,現在有沒有放下專業?
宋衛平:崖山之戰在《宋史》里面從來不作為一個重點,不知道為什么。這次他們發給我說崖山之后再無中國,什么綠城之后再無房產或者再無品質。崖山是最后一戰,雙方投入了50萬兵力,以宋軍的全軍覆沒結束,滿朝文武基本上全跳海了。皇帝9歲,大臣陸秀夫跟皇帝說以你的身份,是不能夠再做俘虜的,我們一起去吧!這個事對中國人來講,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話題。與此同時,四川合川的釣魚城都堅守了20年。
我心里面難免會有一種憤怒
人物周刊:你出售股權,是因為對樓市現狀的無奈,還是有其他原因?
宋衛平:自從2001年的調控以來,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一直不正常——市場不像市場,行業不像行業,企業不像企業。企業只有在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里邊,才能夠生存和發展。
那么什么叫合適的市場?什么是相對標準的市場?我相信任何學經濟學的人都會有一個基本的常識,市場里的自由交易和基本信用,像這些在房地產行業里邊,經過2005、2008、2010年調控之后,已經變得十分的扭曲,面目全非,這已經不太像市場了。
我們也看到有些企業具有超強的能力,仍然在發展,但是大多數這個行業里面的企業都碰到了一些經營困難。2008、2011年的時候,像綠城這樣的企業,對于市場的環境要求比較高,因為我們的客戶來源相對比較小眾,當時我們經歷了很多艱難困苦。現在那些不合理的調控并沒有得到糾正,企業應該有的正常的市場環境并沒有被修復,這也是我們對房地產市場的一個極大的擔憂。
或許也會有更好的選擇,讓那些在扭曲市場里也能夠有超強戰斗力的人帶領企業可能是最好的選擇。確實有市場的一些原因,這個原因在里面占的比重可能會在三成左右。
人物周刊:為什么選擇融創,選擇孫宏斌,而不是其他人?
宋衛平:(第二大股東)九龍倉的本土化程度不高,他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沒有操作綠城的想法。與融創的合作是1+1大于3。融創在蘇州的桃花源是中國最好的房子,已經超越了綠城所打造的同類的其他項目。我們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朋友加兄弟,有信任在。所以綠城選擇融創,選擇孫宏斌。他們的激情和效率是綠城很好的依托。我跟其他房企不熟,他們也不一定喜歡我,所以和融創的合作是順其自然的。
人物周刊:綠城出售股權,除了三成的市場原因,另外七成原因是什么?
宋衛平:這是一個綜合考量,比如說我跟壽總加起來120歲,總是要退休的,只有舍去才能得到。另外我心里面難免會有一種憤怒,就是誰讓你們把這個行業和市場弄成這個樣子的,真是不滿意。比如說,我們拿地,我是非常反感那些傻乎乎的規定,什么地價不準超過150%,超過以后影響競拍保障房的面積。這些人簡直是豬腦子,我跟他們一直在溝通,中國有那么多豬腦子怎么回事?都是大學培養出來的,我非常不理解,這種地我永遠不會去拿,我不愿意跟豬一起做事情,還都是名牌大學。不動腦子,就管自己的烏紗帽,這個官不當也罷。全國普遍如此,北京是如此,上海也如此,真的對這些所謂的知識分子干部失望。這是3歲小孩都知道的事,偏偏他們不知道,而且全部都是博士、碩士,你把那些領導的卡片拿出來,學位都比我高多了。不能為了烏紗帽來管理城市。城市里有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保障制度,好在這屆政府沒有出臺這種政策。
你做的是世界一流的東西,蒙的吧!
人物周刊:我聽說你之前招聘綠城員工的時候,出過《論語》里面的一道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宋衛平:對,每個團隊成員和合作伙伴里面,最重要的事就是基本的價值體系,它的內核部分都要有相同或者相通的地方。就是每個人做事情的時候,各個層面里不同價值的需求要協調。有的人簡單一點,養家糊口,有的人可能有一些利他之心,我要搞清楚每個人基本的境界,所以出這道題目。可以看看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我總是希望跟那些有點志向、愿意通過自己哪怕是點點滴滴微不足道的工作來推動這個世界變得好一點的人一起共事。其實聰明的人賺錢還是比較容易一些。懂道理,所謂有情商或者有同理心,這些人哪怕沒有其他經驗,但接受能力會比較強。
人物周刊:你今天也講綠城的五千多名員工,雖然他們可能在專業上面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在整個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里是很優秀的?
宋衛平:你就看兩個標準,如果跟人家公司的標準來比,我們這幫人懂道理,有志向,有理想,有基本的規則。從我們自己內部的角度來看,都還存在非常大的改善和提升的余地。都沒有受過很好的專業訓練,專門做好產品所需要的技術、規范和流程的訓練,都沒有很好地受過。
人物周刊:但我也聽說你覺得有時候是你自己過于苛刻了?
宋衛平:這不是我的苛刻。一流的產品和沒有經過非常好的訓練的團隊,這里面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們肯定會拖累你做好產品的進程和程度。比如說進程要上去了,品質也很好,但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花很高的成本和代價。
隊伍欠訓練是中國的企業里面一個普遍的現象,所有的工作者受訓練的程度都會比較差,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什么用處都沒有,說也說不好,聊天也不會,讀過書,好像是讀過書,開口就是錯。走路也不會走,倒茶也不會倒,對人家表示尊重和禮貌也不會,什么都不會。號稱讀過書,其實一點知識都沒有,包括我自己在內。有時候也一樣,我也是慢慢去磨煉出來的。
人物周刊:外界一直傳言你的脾氣不太好,比較暴躁,你自己怎么看?
宋衛平:脾氣還是比較急躁,我比較煩跟聽不懂的、比較笨的人打交道,希望跟聰明人打交道。
人物周刊:你覺得已經完善的一個人應該是什么樣子?
宋衛平:沒有完善的人這個概念,(只能)是完善的工作者。比如說有專業的知識,有進取心、責任心,懂基本的流程和規范,善于溝通,替客戶著想,樂于幫助他人,也愿意去維護團隊的整體利益。但在高等教育和中專教育里面都沒人給他們上過課,你也沒上過這個課,對不對?
綠城真正達到訓練有素的人,大概就四分之一、五分之一,中間占里面多一點,仔細一看都是工作的業余水平,這很要命。你做的是世界一流的東西,蒙的吧!你肯定不是職業隊的,離職業隊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這是最要命的事情,所以必須要把公司變成一個學校,重新學、重新教、重新探索。只有人靠譜才有服務的靠譜,這也是中國所有企業都碰到的問題,無法回避,非常殘酷的問題。
代建、養老和現代農業
人物周刊:外界其實對綠城有些看法,比如說是給富人造房子?
宋衛平:沒有,我現在講,我們造農民房子造很多。很多保障房,并不掙錢。
人物周刊:你覺得住不同房子的人,在你眼中他們有什么區別嗎?
宋衛平:沒什么區別。從根本面上,他們都是兄弟姐妹同胞,都是親戚朋友,但就是因為閱歷的不同、能力的不同,然后他們的生活有不同的變化和不同的追求。
人物周刊:我聽你提出過一個理論,中國老百姓的住房應該是分層次的。比如應該要有保障房、雙限房以及商品房,房子應該是一個資產轉換的工具?
宋衛平:不是不是,就如同地形地貌,有高山,有流水,有平原,有大海一樣。世界不可能是平的,不同是基本的狀態,相同是偶然。人因為閱歷、出身、教育程度、機會的不同,會構成不同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條件。有的人的勞動就比較簡單,價值會偏低一點,他可能在城市里面只能住保障房;有的人住經濟房,住舒適的房子;有的人住比較尊貴的房子,這是一個客觀的現象。像我28歲的時候,第一套房子就是50平方米,當時黨校里面分的。在杭州做房地產的時候,第一年租的房子是六十多個平方米,800塊錢的房租。到后來,才有一個兩百多個平方米的房子。
人物周刊:昨天我去了烏鎮,看了養老地產的項目,這樣的樓盤除了烏鎮以外,將來還會在別的地方做嗎?
宋衛平:你看得懂那個房子嗎?里面最重要的是七八十萬的戶型。七八十萬并不構成太大的負擔。將來大盤有比較多的,中盤就有老年人。如果有市場的話,會盡可能多做一點。希望我們國家也用這種方式去做保障的和經濟的養老。
人物周刊:你接下來要做的現代農業,實際上利潤可能沒有房產那么高?
宋衛平:這我知道,但是基本上慢慢也會有相應的利潤率。現在房產利潤也很低,一樣的。你知道房產現在利潤很低嗎?很低很低,不是一般的低。有的項目都是虧損的。
人物周刊:綠城的代建項目從2009年開始,感覺現在好像也沒什么大的起色?
宋衛平:還好,有很好的發展,只是你不知道。我們已經1000個人,總的項目儲備銷售額超過1000個億,今年大概可以賣到100個億左右,已經很大的規模了。很好了,才做了沒幾年。
賭徒才是快樂的旅行者
人物周刊:賭博這個事能問嗎?
宋衛平:就是有時候打打牌打打麻將,現在看,退休之前無法集中精力去做這樣一個快樂的旅行者,賭徒才是快樂的旅行者。這就是我生活里面的一個內容,但是知道有害無益,以后作為一個靠譜的商人,盡量控制就好了。
人物周刊:勝負大概在多少?
宋衛平:肯定不至于太大。因為這個都是很私人化的問題,就像我問你兩年前去跟哪個女朋友約會,道理是一樣的。
人物周刊:現在還在閱讀嗎,獲取信息的渠道是什么?
宋衛平:書反正總是離不開的,閱讀總是有的。信息渠道主要是報紙、網上,也挺龐雜的,可能報紙是我主要的一個管道。微博什么的我都不會用,所以要查電腦,哪天到老年大學里面去重新學習,在這方面真的比較笨。
人物周刊:你的局限在哪里?
宋衛平:工作不夠努力,另外學習能力也不是很強。對公司的財務管理、日常的一些管理,還是不夠仔細。
(摘自 pedaily)
發表評論
沙發空缺中,還不快搶~